处理完李自成的事之后,九寨县的地方官及驻军以安抚百姓的事,交由兵部和内阁处理,朱由崧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移驾成都。
在成都朱由崧休兵歇马,剿匪基本上告一段落了,从征伐李自成开始,到现在张献忠和李自成全部归顺,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这样的结果朱由崧最为满意。能让张献忠和李自成听自己驱使,当然比杀了他们更有价值。
朱由崧打算在成都多呆些日子,一方面该好好整顿一下兵马,又征战了这么长时间,也好好休息一下了。另外收编俘虏的事也不能马虎,张献忠的人马和李自成的人马投降过来的前后加在一块有几十万,有的已经经过简单的改编,有的还在看押,而且每天都来投降归顺的大西和大顺残余,这些事情朱由崧交给兵部尚书刘肇基处理,兵部侍郎堵胤锡协助。
接着朱由崧传旨内阁,也就刷好旨意派人送往京师(指大明京师北京),诏告天下,张献忠和李自成归顺朝廷了,大西南十几年的匪患彻底清除了,消息传出,举国震动,一片欢腾。内阁首辅高弘图,次辅王铎带着文武百官充成都方向焚香膜拜。
朱由崧在成都小住了数日,城内城外,游山玩水,一边听着李定国的捷报。
李定国和宋献策带着十万大军,奉了朱由崧的旨意,追残孙可望的残余。
李定国不负所望,连败孙可望,五战五捷,特别是九龙山一战,孙可望大败,几万人马十不存一,还斩杀了孙可望的谋士汪兆林,孙可旺和王尚礼只剩下几千人,孙可望带着他们逃窜到深山老林之中,销声匿迹,隐姓埋名不敢出来了。
李定国和宋献策搬师回到了成都见朱由崧交旨,朱由崧大喜,重赏了二将,几日之后,朱由崧打算搬师回朝,突然传来了孙可望在云南梧州拥立桂立朱由榔为永历帝的消息,朱由崧勃然大怒。
“此人为谁?李大人请讲。”高桂英等人不无感激,好像看到了救星一样。
“神箭小将张环。”
“张……”高桂英等人不由得面面相觑了,有些不以为然。他们还以为李全说的是宋献策,陛下对此人比较器重,如果有他在,出面为李自成求情,或许能成,没想到竟然是张环。
张环年纪不大,现在官拜御营铁骑指挥使,百官之中,论官职论年纪论功劳,他都算上不名列前茅之人,那么多位极人臣的人求情,陛下都没开恩,只是免了李自成的极刑,但还得掉脑袋,张环出面求情能成?
另外,高桂英还知道,刚才众文武都出来讲情,独没有张环,他心里肯定还装着一件事吧,就是当初夔州城外,张环营中违反军纪酗酒,高桂英暗地里揭发,张环受罚上山过粮。
就算他求情能成,现在他会愿意替他们出面为李自成求情?
李全接下来一番话说动了高桂英等人,李全说你们知道的只是表面,实际上他们陛下富有侠义心肠,对小将张环有特殊的感情,一是他苦大仇深,二是张环屡立奇功,还教过朱由崧的箭法,再有一点张环要找李定国报父仇,陛下有包庇李定国之心,有些愧对张环,鉴于这三点,只要张环出面求情,陛下肯定能答应开恩。
李全说完还让高桂英等人替他保密,至于如何去求张环出面讲情,那就是他们的事了。说完之后,李全神秘兮兮地走了。
高桂英和李纳、翠玉、慧英、慧梅、张乃、双喜也都不是无谋略之人,认为李全的很有道理,此时哪怕有一丝希望,也不能看着李自成掉脑袋。
但是他们直接去求,都觉得没有把握,他们知道张环这货心眼小,脾气拗,软硬不吃,谁也不巴结,谁惹他他跟谁来事,目前他唯服的人恐怕就是陛下了。总不能让陛下去求张环这件事吧,那岂不成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