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山太大了,李自成觉得兵力有些薄弱,又动员了跟随他一起上山的老百姓守山。
这些老百姓都是他的粉丝,都是九寨县一带的,跟他一起上山的有两万余人,大都是为了躲避战乱,也是为了让李自成的队伍保护他们。
现在李自成经过收买动员,给他们钱粮好处,为他们讲一些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大道理,这样又紧急动员了一千多人。
这样山上的武装力量杂七杂八的一共凑了一万人。
不过这一千多老百姓都没扛过枪,一次战场也没上过,有的连刀枪都不会用。
那样李自成也觉得没有关系,因为他领导的队伍就是农民军,不会用刀枪没关系,只要胆大会拼命就行了。再者说了,打仗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
主要是时间紧迫,就是短时间训练也来不及,但是他们配合兵将守把山上的要塞还行,不会耍刀枪,拉不开弓箭,这都没关系,但只要会运送战略物资,会往下扔石头,推滚木,跟着摇旗呐喊助威也成。
能参加两次战斗什么就都会了,谁天生下来就会打仗啊?他李自成可真行。
一万人马虽然不多,但是他们不是一般的占山为王的山贼草寇,手下能征惯战的大将不少,像李过,高一功,袁宗第,刘芳亮,田见秀,还有张献忠手下的刘文秀,沐天波,这七位哪个都称得上万人敌,关键时刻都能独当一面。再加上李自成和张献忠个人之勇武,这九个人至少能抵十万大军。
因此,李自成分兵派将之后,觉得万无一失了。
可是李自成做梦没想到,他分兵之后的当天晚上,有四个山口的兵将都做好了迎接明军上山的准备。
“话不能说得太绝,世间只有想不到之事,没有做不到之事。我老张说话,李哥也许不爱听,龟儿子的,当初夔州之战,我张献忠何尝不是这么想的?40多万军队,而朱由崧只有10多万人马,我把夔州城打造的跟铜墙铁壁一样,认为只要坚守不战,朱由崧必然退兵,可是结果呢?……李哥这些都知道,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张献忠这番话就像揭李自成的短处一样。
因为谁都知道夔州一役,张献忠之所以败的那么快,败得那么惨,根本原因就出在他李自成身上。
朱由崧和李自成联合给张献忠下了个套,上演了一出奉旨投降的大戏,李自成的演技更是精湛绝伦,不仅给张献忠玩了一势,还给朱由崧玩了一势,着实把张献忠当傻逼耍了一回,从草甸湖之战,到夔州之站,张献忠一败再败,都是因为是李自成从中帮了倒忙的结果。
特别是夔州之战,要没有他李自成从中作梗,张献忠根本不会出城上了明军的当。
因此张献忠现在又提起那件事,李自成面子上可有些挂不住了。
李自成那张脸古铜色的大脸,颜色变得丰富起来,由红变白,又由白变红。
李自成看着张献忠,心中更不痛快了,但是张献忠好像没看到李自成的反应一样,继续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口气把上面那番话说完。
最后李自成简直无地自容了,暗道:敬轩,你这是怎么了?自从朱由崧的大军开过来之后,你老是跟我针锋相对,我说东,你偏要说西,现在又哪一壶不开提哪一壶。
不错,那次是我李自成对不住你,为了救女儿李纳,为了我的大顺复国大计,李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归根结底皆是被朱由崧所累,我们不是一笑泯恩仇了吗,你怎么还念念不忘?
你现在走投无路了,来七星山投奔我。我李自成二话没说,就封你为二当家的,把你的人马全部收留,跟自己的嫡系部队一样对待,丝毫没有歧视,这也算是对你有所补偿吧。
如果我李自成要是势利小人,大鱼吃小鱼,把你骗到山上,你还能活到今天吗?你的这点家当估计恐怕早就姓李了。
或者我李自成拒绝你上山来投,你这2000余残兵败将,恐怕早就被朱由崧消灭贻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