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以假乱真(上)

在李定国的身边,还有几张熟悉的脸孔。

李东平越看越觉得不可思议,正这时提马在护城河边叫城的兵将不高兴了,对守城的兵将不客气地喊道:

“城上是怎么回事儿,王爷来了这么半天了,竟然迟迟不开城,在下嗓子都喊哑了,究竟是何道理?”

守城的兵将都看向主将李东平,只有他传令才敢开城。

这时守城主将李东平不得不说话了,在城头上对着李定国抱拳施礼,并高声道:“对面可是安西王殿下,在下南门守将,官拜副总兵李东平给王爷见礼啦。因事出有因,下官如有慢待之处,还请王爷多多海涵。”

李东平说着,在城头上对着城下冒牌李定国又是作揖,又是打躬,满满的恭卑之态。

人群中的朱由崧看着好笑,看来这一招不错也,不但瞒过了成上城的兵将,连守城主将这位李副总兵官也没看出破绽。

要知道副总兵的官已经不小了,须由帝王亲自加封,而且是京师的南门负责人,如此位高权重的人物竟然也没有辨出真假,今天这戏演的比较成功啊。

朱由崧心里刚一放松,警惕之弦马上又绷紧了,但也不能掉以轻心,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刻,只要能开了城放我们进去,才算大功告成。

因此朱由崧一颗心也悬着,眼睛紧盯着这个假李定国。

假李定国没有说话,对李东平的恭敬加解释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因为朱由崧曾告诉他,一定要镇定,把王爷的谱摆得足足的,昂首挺胸,不怒自威,另外尽量少说话,言多必失,免得提前露馅前功尽弃。

这位假李定国孙兴,牢牢地记着朱由崧的叮嘱,心里腾腾直跳,表面上很从容镇定。

李东平见下面的李定国没有说话,仗着胆子又有试探性的问道:“听闻王爷在万县跟明军会猎,不成想这么快就班师了,王爷怎么也不提前派人来,好让卑职等人出城迎接王驾。”

两天之后,朱由崧率五万大军突然出现在大西京师的南门外。

不过这支队伍为首的是员白袍小将,银盔银甲,白衣战袍,腰悬宝剑,身后弯弓插箭。坐下一匹闪电白龙驹,鸟翅环得胜钩上挂着一口合扇板门刀。

往脸上看,此人年纪20多岁,面白如玉,国字脸上浓眉阔目,鼻若悬胆,俨然就是大西军的安西王殿下李定国。

不过如果仔细看,此李定过非彼李定国,此人与李定国只是长得比较相像而已,也就是说,这个李定国是个赝品。

但是他也绝对不是大明帝王朱由崧扮的。

当初手下将士也提议朱由崧演李定国这个角色,但是很快又被人负责任的给否了,原因是朱由崧和李定国两个人虽然长得都很好看,而且年纪以及身材个头也差不多,但各有所长,面相上没有多少相似之处,特别熟悉李定国的人一眼就能识破,直到从军中找出一个更为合适的来扮演这个重要的角色。

朱由崧带领的这支明军有五六万,再加上中间俘虏的大西军也有两三万。

从近十万人马当中寻找一个各方面都像李定国者,应该会有答案,而且答案不唯一,还可以层层遴选,最后选出了较为合适的一个。

此人原是李定国手下的一名小旗,姓孙名叫孙兴,在军中是最小的官儿,手下管着十个人。此人今年22岁,相貌个头体型酷似李定国,后来被明军抓了俘虏,被改编成明军,现在的职务仍然是军中小旗。

朱由崧早就在盘算这件事了,经过好几天的运筹遴选,终于指定了他。

让孙兴换上李定国的那套行头,甲衣,战马,弓箭,大刀,这一刻意打扮就更像了,如果不细看,看不出来。

再让孙兴模仿着李定国的举止动作动作,让投降过来的李定国身边的人再给他指点纠正之后,就更惟妙惟肖了。

因为此人曾经身为李定国军中的一个小头目,对李定国非常熟悉,而且把李定国作为自己心中崇拜的偶像,因此对李定国的说话方式举止动作,都很了解,再配上这身行头,活脱就是李定国。

主角选好了,还得有几个配角,红花得有绿叶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