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孙可望出兵

紧挨着他那把椅子,便是他的父皇张献忠的龙椅。

自从大西王张献忠御驾亲征,大西的京师就是孙可望的天下了,孙可望感觉这种这种日子非常的不错,他甚至内心里隐隐有种奢望,他的父皇一直在外征战,永远不会回来,该多好啊。

特别是现在京师,他把大权在握的右丞相汪兆林和原来的正宫娘娘陶贵妃牢牢的掌控在手中,他们现在结成了三人死党,当然是以太子干殿下的孙可望为首。

他现在真的不想再姓张,而想改回原名姓孙了。

张献忠连续御驾亲征,这几个月来,从草甸湖之败,到夔州之败,现在又屯重兵在凤凰山,孙可望这几个月的代理皇帝当的简直是太惬意了。

每逢大朝的日子,孙可望往金殿上一坐,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虽然不敢让文武百官山呼万岁,但形式也差不多够隆重。

除了上朝享受九五之尊,权倾朝野之外,他在宫中,歌舞笙箫,根本不太关心他干爹在外面征战的胜败。

这一天忽然接到他父皇的圣旨,让他立即提重兵赶到凤凰山南麓,与他的父皇共同一举端掉凤凰山下的明军大营,然后兵合一处挥师东进,与李定国,共同围歼朱由崧。

孙可望不敢怠慢,立即把右丞相汪兆林找来,商议之后,孙可望点兵六万,留下4万驻守京师,他走之后,京师之事委托给右丞相汪兆麟,全权负责。

两天之后孙可望点齐了兵马开拔了。6万大军离开京师,浩浩荡荡开奔凤凰山。

早有明军的探子,探听清楚这些情况之后,飞马跑进京师东南百里之外的山中,奏于朱由崧。

朱由崧现在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事情正在按照他的预计进行,朱由崧心中高兴,妥啦,大西京师应该回归大明了。

凤凰山顶峰插旗岭为大西军的御营大寨,张献忠20万兵马在此屯驻,已经半个月。

这位大西帝王自从与朱由崧接战以来,连吃败仗,现在打算在这里坚壁清野,朱由崧的人马从远道而来,等他的粮草耗尽,必然退兵,然后他们三路大军追杀,可破明军,以洗草甸湖和夔州之战之辱。

明军在山下几次骂战,张献忠传旨,拒不出战。黔国公沐天波忍不住要请命下山出战,抚南王刘文秀也不服,这两个王爷一个善使流星锤,另一个善于水战,个个勇武过人,他们都知道自己的陛下被朱由崧打怕了,所以才在山上这么一呆安生,这哪还像他们纵横疆场的八大王?

他们的陛下张献忠怕过谁?崇祯皇帝的上百万兵马拿他没有办法,那么厉害的左良玉拥有雄兵80万,遇到张献忠也得退避三舍,可是现在他们这么牛逼哄哄的帝王陛下见了朱由崧却不敢出战,躲在山上做缩头乌龟,甘被人骂,实在是气煞人也。

二王火往上撞,一个要替新主子找回场子,另一个要维护他干父皇的那张老脸,因此二王主动请缨,要一同下山教训明军,并向张献忠立下军令状,如果不胜,愿意提头来见,张献忠摇头,好言安慰二王。

说根本没必要费这力气,让他们先嚣张吧,等安西王李定国的人马开到,掐断明军的归路,然后凤凰山的人马和平东王从京师过来的人马,三路夹击可破朱由崧,二王只得忍着。

几天之后,明军也不再骂战了,山上山下双方就这么耗着,和平共处,像邻居一样。

这一天,张献忠突然接到李定国从万县秘密送来的奏报,展开一看,张献忠先是一惊,接着又是一喜。

惊的是朱由崧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山下的明军大营,他一无所知,现在在400里之外的万县一带与李定国交战。

黔国公沐天波和抚南王刘文秀猜的不错,现在这位大西帝王张献忠最怕的人就是大明帝王朱由崧了。

喜的是李定国在奏折上说,他已经用计在万县一带拖住了朱由崧,并且已经晓谕京师的平东王孙可望,让凤凰山和京师联合出兵一举端掉山下的明军,然后挥师东进与李定国,联合夹击朱由崧。

李定国是张献忠最器重的干儿子之一。在他的四个干儿子中,如果要排号的话,第一位无疑是孙可望,第二位就是李定国了。

他现在屯兵凤凰山,主要等的就是李定国了。现在李定国果然不负所望,不但如期而至,而且还给他带来了这么好的战略机遇,张献忠简直是如获至宝,立即拟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