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副将不是李自成的人,至少以前不是,他没跟李自成干过,从来没有加入过大顺,现在也不是,如果说为大明打仗,他可以唯李自成马首是瞻。
但是要让他反对大明,反对他的陛下朱由崧,死他也做不到,因为他曾经是一名旧明军,他的原主子是东平伯刘泽清。
刘泽清被朱由崧收拾了,他成了一名俘虏。按照大明的律例,不听从朝廷,不管是主犯,还是从犯,至少是要掉脑袋的。
然而朱由崧没有杀他们,以前的罪过一笔勾销,反而遵循他们的意愿,愿意吃粮,当兵的继续留下,不愿意当兵的,可以回乡务农,只要不在反对朝廷就行。
这名军将打了一辈子仗,从来没有当过这样的俘虏。他是个孤儿,已经无家可归,这些年就靠吃粮当兵活着。
因此他当了俘虏之后,仍然愿意留下来吃粮当兵,从那以后,他成了朱由崧的军将。
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先参加讨伐武汉的左良玉父子,后来又参加了驱逐鞑子的战斗,后来又对李自成的大顺军作战,他一路飙升,从最初的一名军卒,到现在军中的千总,李自成成了先锋官,他成了先锋营的副将。
每走一步,这名副将都感到皇恩浩荡。
因此,他觉得自己遇到了明主,这个明主足以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因此当李自成说出来要他造反的时候,他根本不管李自成是什么侯爷不侯爷,是什么先锋官不先锋官,一句话,他只忠于自己的陛下,他只忠于大明朝,其他的一概不管了!
可是这名副将刀刚拉出来,嗖的一声剑响,李自成的宝剑已经压到他的脖子上了。
“听着,本觉着是奉旨造反!”李自成低声说着,把朱由崧的亲笔信展开让他看,等看明白之后,这名副将刚开始是惊愕,接着是大惑不解,最后他对李自成躬身施礼,表示愿意誓死追随。
两天之后,先锋营的策反工作已经全部就绪,朱由崧放了三声反炮,带着先锋营投奔张献忠去了。
这是一封朱由崧写给李自成的亲笔密信,信封上带有卿自成亲啟字样。
李自成稳稳心神,打开信鉴,一字一句地详细读来。
“悉闻卿部神兵,取四地,连战皆捷,朕心大快,班师之后,自然按功升赏。往前是夔州之地,夔州不比以往,守将艾能奇也非寻常,卿的先锋营兵力有限,故朕令卿不可冒敌轻进。
“李纳之事朕一日莫敢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欲救李纳,必先接近贼酋张献忠,欲接近张献忠,卿只有造反投降一条路可走。”
读到这里,李自成的两眼瞪得贼大,还认为自己看错了字,太监送错了信。但反复再看,仔细校对,一切皆没有错。
李自成忍住激烈跳动的心,继续往下看。
“朕之军马之所以迟迟不到太平,是为卿造反投降献贼提供便利。卿莫失良机,赶紧运筹降贼之事,卿的家小朕已安排妥帖勿念。”
李自成越往下看,心跳的越狂烈,越往下看觉得越离谱。
“朕深知卿之忠心可昭日月,万勿生疑。此去凶险,然凭卿之干练和对献贼之熟识,定能够游刃有余化险为夷,救李纳于虎口。倘若顺利,把献贼的脑袋带回来,卿又立下奇功一件。”
“只是献贼亦非寻常之辈,卿定要做得周密,假戏须真唱,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令献贼生疑,否则卿即危矣,李纳亦无有出头之日矣。卿马到功成,朕必将摆宴为卿接风。”
李自成越读越怀疑,总算把这封奇葩的信读完了。
朱由崧竟然劝他造反?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李自成又仔细读了五遍,再看看信末朱由崧的亲笔签名,日期以及大明朝大红玉玺在上面压着呢。
既然这封信无假,那么会不会是朱由崧对自己起了怀疑,在用这封信来试探自己?
李自成的脑子就转开圈了,不只是李自成任凭是谁接到这样的密信都会在脑子里画几个问号的,何况是他李自成!
对于投降归顺朝廷,他李自成并不陌生。但投降造反,这也不能是家常便饭,更何况眼前的情况如此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