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很快他的脸色就平静下来,接受了这个事实。
李自成不愧是个历史名人,更是个明末清初的伟人,他之所以出名,之所以能成为伟人,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他的抗打击能力特别强,从哪跌倒从哪爬起,再多的失败,再惨重的失败他也不能改变他的坚毅,他坚信再多的失败都无所谓,只要不死总有出头之日,总有一次成功属于自己。结果仅剩下十七骑的时候,他成功了。
另外他的背叛观也很绝,妻子的背叛,兄弟的背叛,这些年他经历得多了,近乎麻木了,现在什么样的背叛他都能忍受了,也不乎多几个干女儿干儿子或者干女婿什么的,因此对虎牢关之败,对朱由崧他只骂了半句,对慧英、慧梅和张耐也只是咬了咬牙也就咽了。
对宋献策、刘芳亮和高一功这三员败军之将也没有惩罚,自己一败再败都可以,怎么不能允许别人失败呢?另外,总不能把他们杀了吧,何况眼下正在用人之际!
一切都来不及了,现在他得面对严峻的局势,数月之前亲征时的十五万大军,现在连虎牢关回来的残兵败将和陕州的几千守军都算上,只剩下五万余人,洛阳南面二十里处有三万多明军,朱由崧的大队人马不时必将开到,到那时洛阳必然危矣。
因此他赶紧和牛金星和宋献策商议对策,此前他们定下的吃掉陈潜夫和袁枢这三万多人马的计划全盘推翻了,如何对付朱由崧和陈潜夫这两路大军摆到了眼前。
宋献策建议李自成放弃洛阳,退守陕州从长计议,这无疑是个可进可退的高招,真打不了可以退回潼关,援兵来了形势好了他们可再打过来。
然而牛金星持不同看法,从内心他也认为宋献策这一计可行,甚至别无选择,但因为这一计不是他牛大学士出的,而他宋矮子出的,因此他不赞成,他摇头晃脑地向李自成建议,“陛下,倘如此,陈潜夫和袁枢必然虎视眈眈,必然追击恐怕陕州也保不住,陛下这次亲征就无功而返了,我们好不容易得下的洛阳和陕州白白地留给朱由崧,也太便宜这个昏君了!”
李自成有些犹豫不决了,两位大智囊说的都有道理,洛阳和陕州他真的不想放弃,十几万人马这么多天白折腾了吗?如此回去怎么有脸去见江西父老?他大西帝王的威信何在?但是不放弃洛阳,五万人马如何对付朱由崧的十几万大军?孤城洛阳能守得住吗?连吃败仗,士气低落到了极点,李自成心里实在没底。
李自成也想到了留下一部分人马断后,他自己先行撤退,但是人手太有限了,留下多兵马合适?眼前的洛阳城满打满算只有五万人马。谁又守得住洛阳呢?手下的大将谋士在李自成脑海里一个一个地闪过,最终李自成又摇头了,那样洛阳恐怕又成了第二个虎牢关,结果跟牛金星之策还是一样一样的……
李自成不断地摇头叹息,来回踱步,就这样一天过去了,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李自成仍然在走留之间徘徊。
当天傍晚,朱由崧的九万大军便开到了洛阳城外,朱由崧一声令下,与陈潜夫的三万多人马兵合一处,将近十三万人马将洛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得报之后的李自成觉得自己有些优柔寡断了,他带着文武众将登上城头,洛阳的晚霞映红了西天,城外的明军忙得不亦乐乎,有的正在挑沟挖壕,有的正在架炮,有的正在安营下寨,吆喝声,跑步声,号角声不断,李自成怅然若失地慨叹,难道天要亡我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