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刘宗敏便编了个瞎话,丝毫没有提陈圆圆和吴三桂之事,说自己拼死杀出了重围。
田见秀等人完全信了,刘宗敏提出放弃昌平府退守居庸关,田见秀也完全赞同。
因为昌平府就在北京的眼皮底下,几十里的路程,又无险可守。朱由崧的人马太不好对付了,他们捷足先登,抢占了北京城,已经是既定事实。眼前大顺军又新败了一场,士气受挫。
退守居庸关坚守险关,无疑是上策,这也符合他们的陛下李自成的圣命。
但是退到居庸关之后,刘宗敏要拉着大队人马开往山海关,田见秀却极力反对。
刘宗敏当然没有说,他是为了一个陈圆圆,要找仇人吴三桂决战山海关。
刘宗敏只是说现在鞑子旗倒兵散,大清国名存实亡,已经退出了关外,滚回了盛京老家。但是乱臣贼子吴三桂还在山海关苟且偷生,他是我们大顺军的死敌,如果没有吴三桂,就没有一片石之战的大败,若非是因为吴三桂出尔反尔投降鞑子,引狼入室,大顺军也不会一败再败,丢了北京逃回陕西。多少将士都是死在这个国贼汉奸之手的,所犯罪行罄竹难书,不能留他在世上,必报一片石之仇。
另外刘宗敏还说,山海关是天下第一险关,战略意义非常重要,拿下这座关城可以北拒鞑子,向南对朱由崧构成威胁,他们的陛下李自成不久必然派大军东进,到那时可以对北京形成合围之势。
虽然刘宗敏说得冠冕堂皇,头头是道,但田见秀有自己的主见,他不同意刘宗敏的主张。
“将军,此地离山海关七百余里,离北京不过百里之遥,我军现在属于孤军深入,如果战线拉得太长,倘若朱由崧从后面掐断到我们的归路当如何是好?”
“这个本将军早已考虑过了,你留守居庸关,本将军给你三万精兵坚守关城,并打探北京的消息。朱由崧刚到北京,又打了一个大胜仗,高兴还来不及呢,应该不会出兵山海关。倘若他真要出兵,攻击本将军之后,北京必然空虚,你就率部出击,一举端了他的北京,就这么定了!”
刘宗敏霸道的说完,遂点兵五万杀奔山海关而去。
刘宗敏现在跟一年前的吴三桂一样,也是冲冠一怒为红颜!
刘宗敏被抓出乎意料的又被朱由崧释放了,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这十几年来,大明朝廷为了消灭张献忠,李自成和刘宗敏等流贼,重金悬赏,机关算尽,调用了全国各地的兵马,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精兵强将。
现在好不容易把这样一个大贼酋抓住了,岂会轻易放了他?
加上福禄宴的事,本以为落到朱由崧之手,必然是千刀万剐,十死无生。
但朱由松果真毫发无损的放了他,而且连他的马屁和大刀都给了他,刘宗敏是难以置信的。
刘宗敏算是侥幸得了一条活命,八千铁骑死的死,降的降,现在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那又有什么?大将军只要有命在,便可以立于天地之间!失败了,还可以卷土重来,胜败不过兵家之常事。
但是现在的刘宗敏,既没有半点感激,也无丝毫高兴,反而心中怒火中烧。
主要是因为朱由崧那几句话,病根当然出在陈圆圆身上。
刘宗敏公然违抗李自成的命令,不顾副将田见秀的劝阻,执意兵进北京,贪功心切,骄傲轻敌只是一个方面。
更为主要是他心里还装着那个才艺双馨的绝世美人儿。去年在北京呆的时间太短了,到手的美人没来的及怎么享受,就跟着李自成出征山海关,结果一片石之战大败而回,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路败回北京,吴三桂和鞑子一二十万铁骑在后面穷追不舍。
无奈之下,他只好和李自成放了一把火,火烧紫禁城,然后仓皇逃出北京,逃往山西和陕西,惊慌之中,那绝佳的美人也弄丢了。
这次鞑子弃了北京城,逃往关外,刘宗敏兵出大同,剑指北京,心里还惦记着这个一直放不下的陈圆圆。
刘宗敏亲自带着八千铁骑作为先锋,后面有田见秀带着九万步卒作为后援。拿下北京,重新找到美人陈圆圆,既有不是世之功,又得绝世美人儿,这是刘宗敏的如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