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两颗脑袋

回到明末当帝王 星星草 2292 字 10个月前

因此得知山下的明军已经撤走了大半,尤其是得知山下只有五千明军,主将只是一个刚满二十岁的毛头小将马宝时,他高兴了,带着两万清军冲下小泉山,打算将山下的小股明军一举全歼,然后继续东进。

然而他错了,马宝虽然年轻,但文武全才,足智多谋,马国柱犯了轻敌的错误,更糟糕的是他中了马宝的诱敌之计,马宝这五千人马只是个诱饵。表面上,郑鸿逵和祖克勇带着大队人马撤走了,撤出一百多里后隐伏下来,当得知马国柱上当后,一夜之间的急行军他们又杀回来了。

此时马国柱的两万人马跟马宝的五千人马正在混战,马国柱当然占了上风,但是想消灭马宝这五千明军也不是三下五除二之事。

正这时,祖克勇率五千铁骑先赶到了,马国柱一看不对头,应该是中计了,不敢恋战赶紧撤退,打算再退回小泉山继续跟明军耗下去,但已经被马宝派兵掐断了归路,他只得带人往另一个方向撤退,退出没几里地,迎面正遇上郑鸿逵的三万多步卒,自然又是一场混战。

郑鸿逵人多势众,马国柱不敢恋战乱只得再次撤退改变方向,但此时,随后追到的马宝和祖克勇已经把他死死地困在当中。

马国柱后悔不迭,只得誓死力拼,打算杀出一条血路,但终究是徒劳,因为这三员将个个勇武异常,论单挑马国柱谁也战不过,何况明军人多势众。

结果这场鏖战持续一天一夜,马国柱的两万汉军正白旗被全歼,马国柱也被马宝一戟挑于马下。

朱由崧闻知详细后大喜过望,这下妥了,朕破真定府有招了!

遂传旨褒赏郑鸿逵的人马,并命他们立即派人将马国柱的脑袋送到真定。几天后,朱由崧便收集了两颗脑袋,一个自然是唐通的,另一个就是马国柱的,有了这两颗汉奸的脑袋,就能抵上千军万马!

黄得功遵照旨意,杀了大汉奸唐通,此举非但没有使那些降将心寒,反而起到了警示作用,因为朱由崧让卢九德和黄得功当着两万投降将士的面宣读圣旨,并砍了唐通的脑袋。

朱由崧惩治的是汉奸国贼,没有任何的诛连和妄杀,一再宣扬与降将无关,并接收了他的两万军马和沧洲,也称得上是兵不血刃了。这是朱由崧对鞑子开战以来,接收的第一支投降的清军,因为他们全是汉人,首先得“去鞑子化”,恢复汉人的本色。

黄得功传令,将两万军投降的清军全部剪了金钱鼠尾辫,刮成光头,然后用布把脑袋包起来,统一换上明军的服饰,接下来卢九德帮着黄得功整编军队,把德州的几千人马也调了过来,把这两万和尚军打乱秩序,编入三万多明军之中。

数日后,黄得功留下几千人马驻守德州和沧洲,率五万大军出沧洲北上,直指天津卫,即今天的天津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拿下这个地方,就等于打开了北京的东大门。

卢九德则带着唐通的脑袋折回真定向朱由崧交旨。此时朱由崧在真定府外遇到了一个小难题,因此十万明军尚未取下真定府。

原来,多尔衮闭门不战,命六万鞑子死守城池,四门紧闭,吊桥高悬,无论明军在城外如何摆阵骂战,鞑子们甘当缩头乌龟拒不接招。

朱由崧想到了困城,但即便是他的十万大军把真定府围起来,攻不进去短时间内也解决不了问题,很明显多尔衮摆下肉头阵是在等待援兵,因此困城也非上策。

无奈之下朱由崧只得命李柱石布炮,准备强攻真定。很快上百门大炮选好位置就对准了真定府的城头,只要一声令下,真定府的城墙必然被轰得四分五裂,然后攻城轻而易举。

但多尔衮也非等闲之辈,又使出一个了毒招,他得知朱由崧爱民如子,所过之地连赈灾带救济,老百姓非常拥护,因此他决定从老百姓身上下手,把全城的老百姓抓了起来,押上城头,名义是帮助鞑子守城,实际上是让他们当炮灰,老百姓当然不愿意,但他们采取奸杀、捆缚等逼迫手段,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被赶上城头,呼号连天。

“好卑鄙的多尔衮!”朱由崧犹豫了,为了真定府,为了打跑多尔衮,难道真要向自己的黎民百姓开炮吗?朱由崧于心不忍,但一时又没有想到破城之法。

因此相峙了数日,真定府没有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