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鞑子被烧的尸骨无存,连同坐下的战马全部化为灰烬。
这一战,明军几乎是零伤亡。
天亮时分,大火渐渐熄灭,黄得功留下一部分人马,打扫战场,掩埋尸体,他带着祖克勇和马宝,押着肃亲王豪格,来见朱由崧交旨。
抓住了肃亲王,这一计真是没白使,朱由崧觉得很有成就感,别看豪格年纪不大,但在大清国地位举足轻重,朱由崧打算在他身上的再做点文章,就这么杀了觉得有点暴殄天物。
因此,朱由崧决定要亲自找多尔衮谈谈条件。
“陛下,多尔衮能谈吗?连吃败仗,恼羞成怒,他非得开炮不可。”众将不无疑惑道。
朱由崧淡然一笑,“众卿不必担心,朕自有办法。”
第二天朱由崧将豪格装进一个大木笼里,把木笼装车上,用两头牲口拉着。车上立起一个一米来宽一人多高的大木牌子。
木牌上用朱笔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满清鞑子爱新觉罗豪格。”
众将这才明白朱由崧的用意,暗道我们陛下真有办法。
一切就绪之后,身披重甲,满身戎装的朱由崧,让郑鸿逵留下守营,他亲自点了五万兵马,包括御营铁骑和忠贞营的白杆兵两大王牌之师。随行护驾的武将有马金花,贺宣娇,马万年,刘肇基,黄得功,祖克勇,马宝,等等。
让豪格的木笼车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朱由崧亲统五万大军,出了明军大营,向大名府开来。
离大名府还有十几里地的时候,有清军报告了多尔衮。
多尔衮这两天余怒未消,贬了范文程,也不再用这个计那个计了,调集军马和红衣大炮打算出城与朱由崧决一死战。
正这时有人来报,说朱由崧带着大军往大名府杀来。
多尔衮大怒,伪帝朱由崧真是欺人太甚,你还真敢带人马来攻城啊,你以为本王真的不敢出城跟你一战吗?
八千鞑子陷入大冶岭营库,里面用火烧,外面用弓箭射,几万明军对侥幸逃出来的鞑子再进行收尾。
这种战法别说八千鞑子,就是八万鞑子也够呛。
这时离大冶岭十几里外有一支明军,这是祖大寿的人马,他奉了摄政王多尔衮之命带领五千汉军八旗,出大名府二十几里,负责在这里接应豪格。
大冶岭方向,喊杀声震天,火光映红了天空。祖大寿他们当然也看到了,隐隐约约好像还听到了喊杀声。
祖大寿的脸上露出了得意之色,他认为豪格已经得手了,一点也没往别的地方想,火烧得越大,喊杀声越猛,祖大寿心里越踏实。
虽然这一战的主要功劳不属于他,但朱由崧的粮饷库被毁,接下来必然是吃败仗,祖大寿当然觉得出了口恶气。
于是命人赶紧飞马报与大名府,此时虽然三更天已经过了,摄政王多尔衮和范文程都没有睡觉,因为他们关注着大冶岭之战。
这一仗对他们来说太关键了。多尔衮当真就命人准备丰盛的酒席,打算为肃亲王豪格和总兵官祖大寿庆功。
在庆功之前,多尔衮和范文程在军帐里坐着,二人一边喝着茶水,一边等着前线的消息。
临近四更天时,祖大寿派人来报捷,多尔衮和范文程仰面大笑,他们俩还登上了西城头,遥望大冶岭方,果然是火红的一片天空,看来这场火不小。
多尔衮高兴了,他仿佛看到了朱由崧的粮饷库浓烟滚滚,烈焰冲天,二十万兵马的军粮饷银全部化为灰烬。下城后当即传令,摆酒布菜,他和范文程在帐中,两个人推杯换盏先喝上了。
一边喝一边谈接下来的战事。
可是负责接应的祖大寿一直等到五更天,也没看到豪格这支人马的影子。
按说该回来了,侧耳细听,喊杀声渐息,天空中的火光也褪去。
又等了一会儿,天都灰蒙蒙亮了,仍然没有动静。
祖大寿满心狐疑,刚要派人去打探。一名亲兵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滚鞍下马跪倒在地,“报告总爷,大事不好啦,肃亲王豪格中了明军的埋伏,全军覆没……”
“……”祖大寿满脸惊愕,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仿佛被电流击中一般,这竟然是朱由崧设下的圈套?这是他做梦也没想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