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满饮此碗 你死我活

马宝是个血性汉子,知恩不忘报,见吴三桂如此动情,鼻子一酸,把单刃戟挂上,把马也往前提了几步,双手向吴三桂一抱拳,“托王爷的福,马宝能苟活至今。王爷对马宝有知遇之恩,马宝这辈子恐怕报答不了,王爷刚才说得对,我们现在各为其主,王爷有苦衷马宝知道,因此也不敢相劝,只有下辈子做牛做马再报答王爷的恩情了,一会儿动手的时候王爷不必心慈手软,倘能死在王爷的刀下,我马宝这辈子也造化了……”

马宝说到这里,鼻子也有些发酸。

“好!够个英雄,吴某那不肖侄子吴应广若有小兄弟十之一二的气概,吴某也算是有福之人……唉,不说这个了……来呀,拿酒来!”

吴三桂这么一喊,军中还真有人把一坛子酒和两个碗送过来了,吴三桂接碗在手,飞给马宝一个,“小兄弟,吴某今生有不幸,但也有侥幸,最大的幸事就是结识了小兄弟这样的英雄好汉,今日我们满饮此碗,一切的恩怨就一笔勾销了,一会儿动手的时候,吴某不会心慈手软,小兄弟也不必讲情面。”

说到这里吴三桂吩咐一声:“倒酒!”

清兵打开坛子给吴三桂倒了一满碗,又小心翼翼地跑到马宝马前,马宝虎目圆睁,心潮起伏,也把碗伸了过去,为名清兵也给他倒了一满碗然后跑回去了。

“小兄弟,请,吴某先干为敬!”说着,一饮而尽,然后啪嚓一声将空碗摔了个粉碎。

“英雄二字马宝实不敢当,王爷请!”与此同时,马宝说着也一仰脖把这碗酒也喝下去,然后含泪把碗也摔了个粉碎……

果然被朱由崧言中了,祖大寿和吴三桂今天出战就是来向多尔衮立投名状的,二将早就想出战了,对朱由崧恨之入骨,一直憋到今天。

不过按照范文程的安排,今天祖大寿和吴三桂是两套作战方案,他们往对面军阵中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朱由崧的影子,却发现了祖克勇和马宝,二人知道只得安第二套作战方案了。

这也是双方对阵良久,清军没有主动进攻的原因。另外,清军并没有到明军的大营门口列阵,主要是顾及明军的炮火,曾经身为明臣的祖大寿和吴三桂对明军的打法太熟悉了,攻杀战守,可谓是了如指掌。

不过这次祖大寿和吴三桂有些自做多情了,现在明营的炮火不是一般的厉害,但弹药严重不足,炮营只是靠缴获多铎炮营的少量弹药勉强维持,朱由崧是用来破城攻坚,眼下除非万不得已朱由崧不会轻易动用炮火,也就是说,祖大寿和吴三桂他们想挨炮暂时还没这个资格。

此时的明军主将郑鸿逵也没有急着下令冲锋,原因是郑鸿逵对祖大寿和吴三桂非常了解,他们是袁崇焕的旧部,关宁铁骑的缔造者,这支队伍曾经令鞑子闻风丧胆,加上祖大寿和吴三桂的威名,郑鸿逵一点儿也不敢轻敌大意,尽管朱由崧给了他三万大军,又配了四名得力干将,但郑鸿逵没有冒失,他在寻找对方的软肋,伺机出击。

因此,两军近在咫尺,剑拔弩张,却对峙了几分钟,全都无动于衷,这就好比两名凶悍的对决者,都在选择最佳的出招时机而不肯定贸然出招,授对方以柄一样。

越是这样对峙,空气越紧张。

当马宝、祖克勇、范进忠、张环等明军将士全都沉不住气的时候,对面的吴三桂把大刀挂好,马往前提,向他们高声喊喝:“大明陛下朱由崧到底在不在,何不出面答话?”

郑鸿逵手提大刀也把马往前提几步,冷笑道:“陛下乃万乘之躯,岂能与尔等汉奸国贼答话,贼了舌头怎么办?送尔等去见阎王爷,有郑某这些人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