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箭射满达海

朱由崧立在城头,看大明将士追杀这些鞑子,简直是一种视觉享受。

马金华和贺宣娇要请旨只出城厮杀,朱由崧没准,这些鞑子已经穷途末路了,用不着两位爱妃亲自动手。

随即,他派人传旨,命令怀庆,郑州等地的明军将士连夜对鞑子出击,缩小包围圈,开始收网,一举全歼。

夜幕下,几名明军的传令兵离开洛阳城,飞马而去。

孔有德杀开一条血路,一口气跑出五十余里,听听后面没有追兵,这才勒住马喘气儿。

看看身边的跟上来的残兵败将,粗略估计不到四千人了,这当中还有一些挂彩的。

鞑子们都累坏了,一上午的急行军,接着一下午是攻城,晚上又是跑路,现在至少天一到二更了,水米未沾唇,这样下去,神仙也受不了。

人困马乏,东倒西歪,躺下来就打呼噜睡着了,受伤的呻吟不止,狼狈之极。

孔有德也是困饿交加,但是他不能睡,现在论官职论地位,他成了全军之主,知道如果在这里睡觉是最不安全的。

他强打精神,闭目养神。三万人马只一天便惨败至此,孔有德还是第一次吃这样的败仗,现在他算是领教朱由崧的厉害了。

晚风吹甲衣,身上的汗退去,他觉得浑身冰凉,他知道这是甲胄里面的内衣被汗湿透的缘故。

尽管身上发冷,但这点冷还能受得了,因为现在的天气已经进入夏季了,唯一受不了的是困和饿。

再困也得想办法克服,倒是饥饿得想办法解决,也不知留下断后的那一万人马现在如何了,那只有还回原来的军营,即怀庆城外的军营,那里还有他们的五千人马看守营寨,也是用作疑兵麻痹必怀庆的明军。

到了那里想办法填饱肚子,休息后恢复战力,然后再想办法考虑突围的事。

打定主意后,孔有德只休息了半个小时,便喊起了兵将,辨别了一下满天的星斗,带着几千残兵败将往怀庆方向而来……

对于射箭这门技术,朱由崧早就掌握了。不但掌握了,而且现在堪称射箭中的高手。

因为朱由崧知道,在冷兵器时代,无论是单兵作战,还是大军团的冲锋陷阵,骑射都是军将必备的技术。

弓箭用好了,那是比枪炮都好使的杀人利器,百步之外,取敌首级,万马军中,斩将夺魁,弓箭必不可缺。

长期以来,由于生活习惯和生活生产方式的不同,中国周边的这些民族骑在马背上,中原人称他们为游牧民族。而中原的汉人则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被称为农耕民族。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游牧民族开始歧视农耕民族了,他们仗着骑马射箭,皮糙肉厚和杀牛宰羊的凶悍,不但在自己的民族内演绎着丛林法则,还四处扩张和侵扰。

早在秦汉时期,这些游牧民族就开始侵扰中原,掠夺和奴役农耕民族了,妄图长期奴役唯我独尊。

然而农耕民族也不是屈服的民族,这样战争便开始了。最初的是汉人与匈奴之战,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与边野夷族的战争就没间断过,到了元明时期,发展到了顶峰。

元朝是蒙古鞑子称雄的时期,明清时期,则是满洲建奴鞑子的舞台。

中原汉人在与这些边野夷族征战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因此,在练兵和选拔军事人才的时候,也倾向于骑马射箭。

从大唐开始的科举取士,弓马是武举的必考科目,到了明末,文举取士到最后也会加试一些举重和弓马项目。

由此可见,弓箭对一名武者的重要程度,贯穿了几千年。

朱由崧穿刚越过没多久便认识到了弓马战技的重要性,现在他早已经弓马纯熟了,与武状元马金花和神箭张环都有一比。

这是去年开科取士的时候,他扮作武举人下考场,和武举人同场竞技得出的结论。

现在朱由崧站在城头上一看,鞑子们的队伍被自己布下的人头阵弄的混乱不堪,连满达海和孔有德两员主将也手忙脚乱,面现恐慌之色。

朱由崧知道机会来了,接过了一把三石的强弓,狼牙箭认扣舔弦,开弓如满月,箭走似流星,一声呼啸,这支箭破空而出。

无论是满达海还是孔有德,都是武艺高强的马上悍将,如果朱由崧从正面射他们,很容易被躲过去。

现在,趁他们忙乱之际,朱由崧一箭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