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金银珠宝和女人,清军们眼睛都蓝了,富比王侯,也就是说王侯是最富的,另外这女人也不是一般的村妇野花,而是帝王的女人,不但多而且美,这对清军的吸引力之大可想而知,足以令他们不要命地往前冲。
因此清军的第二次冲锋来势更加凶猛。
但是清军整休,组织冲锋力量之时,营中的明军也没闲着,伤亡的及时撤下,弓箭及时得到补给,早就又给他们准备好了。
因此与第一次大致程序是一样的,先是弓箭打头,接着是御营铁骑冲锋扫尾,这次清军坚持的时间比较长,但最终结局还是一样,被明军当垃圾一样从营中清理出来。
两次冲锋,明营内处外全是尸体了,当然绝大多数都是清军的,也有个别明军的点缀其中,来不及清理,尸体铺满地面,甚至层层堆叠,血流成河,几乎要把无边的黑夜染成红色。
两次冲锋下来,经过粗略估算,清军折损人马超过一万五千人,当然这些伤亡是次要的,因这次阿济格和尚可喜带来七八万人马,照这样的冲锋,还够能再组织四五次才全会军覆没,人马虽多但关键是清军士气严重受挫。
听南营喊杀声正紧,豫亲王多铎和耿仲明可是只有三万人马,而他们也是两个王爷亲自督队,有七八万大军却连半截围墙都冲不进去,实在令人汗颜!
而且,这个天大的功劳要是被多铎他们抢去,这英亲王和智顺王以后就得把脸扎到裤裆里走路了。
想着这些,阿济格和尚开可喜两位清廷的王爷同时咆哮了,经过大约一顿饭时间的休整,他们组织了人马,进行了第三次冲锋,这次二王亲自带队,身先士卒。
北营区上千名明军的弓箭手对冲进来的清军一阵猛射,漫天的箭雨,清军中箭纷纷倒地。
但鞑子战斗力极强,个个都不怕死,杀人流血掉脑袋如家常便饭,因此他们举盾继续往前冲。然而纵有盾牌也挡不住无孔不入的流矢,清军的人马不断地中箭倒地。
但是清军的骁勇也是罕见的,尽管伤亡这么大,但冲锋的势头丝毫没有受阻止,清初八骑的威名就是这样拼杀出来的。
营门外的英亲王阿济格对明军的弓箭埋伏更是不屑一顾,他疑惑的是,明军仰仗的炮火就是不响,非但大炮没有响,甚至连火枪也没有响一发,可能是伪帝的炮弹用尽了,这也是明军一直不炮轰洛阳的原因吧,剩下几支破铳保护御营,那还管个鸟用?
阿济格自作聪明,看到清军如潮水般涌进明营,此时他也听到了南营区传来的震天动地的喊杀声,阿济格仿佛看到胜利的曙光,脑海里甚至闪过活擒或阵斩朱由崧的画面。
他和尚可喜亲自督战,无数的清军潮水般冲入明营,前面倒下一批,后来又上来一批,这才是正的前赴后继,阿济格对大清勇士的冲锋陷阵精神一直都很满意,也引以为豪。
此时清廷的二位王爷都认为,七八万清军前后夹击,就算是明营中的四万明军全是弓箭手,能射翻多少?全部冲进去,伪帝插翅难飞,而且这个功劳绝对不能落在多铎和上耿仲明之手,也就是说要阵斩或者活擒朱由崧的,也只能是他们这支人马,因为相比之下他们的军力明显占优势。
因此,阿济格和尚可喜抑制住胜利前激动的心情,在营外的高处立马横刀,看着清军汹涌而入,信心百倍,觉得这一仗万无一失。
岂知清军涌进大营虽多,但大多进去就成了伤亡品,连围墙都没冲进去,也就是说,他们冲进去的只是朱由崧为他们摆设的外营。
不过阿济格和尚可喜考虑得不错,明军的弓箭手再厉害是有限的。只是他们没料到,弓箭过后,迎接他们的是朱由崧更为厉害的王牌之师御营铁骑,这支王牌之师是刘肇基亲自训的精锐部队,也是大明军队名符其实的王牌队伍,他们个个双武器,其战斗力之强已经经过数次实战检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