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两万清军并非全都是这样不堪一击,有一支两千人的骑兵队伍,这支队伍并没有散乱,在一员大将的指挥下,他们在漫天的炮火和如雨的流矢中冲锋,他们用手中的利刃拨挡箭矢,照样往前冲锋。
这支骁勇的队伍,为首的是一员大将金盔金甲,面如冠玉,五官周正,满脸的杀气,身披紫红色的锦缎战袍,坐下汗血宝马,掌中一口三亭大砍刀,上下翻飞,舞动得密不透风,飞向他的流矢纷纷改变了方向,坠落在地。
此将非别,正是清廷的平西王吴三桂。
他带的这支队伍也算他的卫队了,则是当年关宁铁骑的一部分,是祖大寿部下,准确地说是当年袁崇焕的部属。
明军的弓箭过后,郑大木、李全和柳春红带着一万多明军从半山腰呐喊着冲下来,斩杀清军的有生力量,一时间这座小村四周,官道上,沟谷中,到处是明军斩杀清军的战场。
这时吴三桂亲自率领的这支队伍跟明军交手了,明军的伤亡开始增加。毕竟关宁铁骑不是徒有虚名,这是明末著名的三大军之首,另外吴三桂身先士卒,这支人马士气很高,明军的普通队伍当然对付了,朱由崧的王牌之师御营和忠贞营又不在,一时间,清军的战局开始扭转。
吴三桂把手中大刀抡开了,人如猛虎,马似欢龙,刀马所过之处,明军将士纷纷被斩落马下。
混战之中,郑大木遭遇了吴三桂。郑大木是朱由崧御笔钦点的武进士,武艺之高强自不必说,但遇到了同样是武进士出身的吴三桂他只能只甘拜下风,没几合便招架不住了,这时李全和柳春红先后冲来,三员将围着吴三桂杀在一处,一时间难分胜负。
朱由崧居高临下,在半山腰看到此点了点头,“吴三桂果然名不虚传,朕须得亲自出马了。”
朱由崧为了诱使吴三桂跳进自己为他挖下的大坑,在早已经埋伏了重兵的山村中略施小计,便抓住了吴三桂手下的两员大将吴应广和马宝。并故意放跑几,让他们给吴三桂送信。
吴三桂闻报后暴怒了,吴应广和马宝不止是吴三桂的左臂右臂,吴应广还是他的亲侄子,如今二将在他的眼皮底下被明军抓了,他焉有不怒之理?
吴三桂本来是要与马宝、吴应广商议如何解救鳌拜的残部遏必隆等鞑子被困山岭之事,可是现在他得到的报告是,吴应广在前面不远处的一个山村里被一支为数不多的明军抓住了,马宝正在舍命与明军拼杀救人。
吴三桂不淡定了,暴怒之余倾巢而出,手提三亭大砍刀亲自带着两万清军向数里之外的这座小山村扑来。
吴三桂现在不再考虑解救鳌拜残部被困山岭之事了,鳌拜与遏必隆的死活他也不管了,他须得先将这支明军彻底消灭救出这两员大将再说。
到现在为止,吴三桂还没意识到前面是朱由崧给他挖下的一个大深坑。
他认为肯定是郑鸿逵和祖克勇这几千残兵败将所为,他们被追急了,才使了这一招,刚好不成器的吴应广去洗村子,这才上了他们的当,至于朱由崧带着人马亲自设伏,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到,因为他得到消息是,朱由崧的人马杀败鳌拜,这位帝王正指挥着大军围歼鞑子的一千多残余呢。
其实不怪吴三桂没脑子,怪就怪朱由崧巧部奇兵,又在半山腰上的村子里利用吴应广和马宝给他摆了个迷魂阵,吴三桂已经中计了,这个坑他不跳都不行。
两万清军顺着官道往半山腰的小村子扑来,马队在前,步卒和辎重在后,几里的路程两万人马眨眼间就冲到了小村的正下面,他们开始往山岭上冲,一时间漫山遍野全是清军,他们从村子的正面和两端向村包抄过去,打算把村子里的明军包了饺子。
此时在半山腰高处隐住身子的朱由崧看的清清楚楚,两万明军从头至尾基本上全部进入他的伏击圈,朱由崧心中高兴,吴三桂终于跳坑里了,想伏击他真是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