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两路用兵锁大江

既有历史的记载,又有现实的印证,这就是他的资质。于是朱由崧便再次让他督师两省军务,对鞑子作战。

忙完这件事之后,朱由崧开始部署眼前的战事。他了解到清军在播阳湖屯聚重兵,打算与他水上决战。

朱由崧微微一笑,岸上你们不行,水中让你们输的更惨,朕早就给你们准备好了!

5000水师,他决定这样使用,湖口两千,由水师副统领郑彩负责,新造的大型运兵船分给他们一半,有他们这两千水师掩护四万人马分四次从这里强渡长江,这四万人马由郑鸿逵祖克勇统领,强渡大江过后进逼比九江府。

其余的3000水师部署在鄱阳湖这边,这又分为两部分,其中两千五百人全部乘坐小战船,由水师统领贺兆雄、贺宣娇父女统领,在前面负责和清军的水师开战。

这2500人马绝大部分是绿柳山庄的优秀庄兵,是贺兆雄父女亲自训练出来的,最擅长水中作战。还有一少部分是从操江水师中挑选出来的熟悉水性的精英。

剩余的五百水师由水师参将柳春红负责,把大船包括新造的运兵船集中起来,他们也是负责向对岸运送兵马,但是他们得掌握时机,只有前面的2500水师战胜了,他们才能开始运兵。

岸上的马步军兵,朱由崧这边也调过来四万,包括五千御营,朱由崧刘肇基及李全,共同负责,郑大木带领一队甲衣骑士负责在湖口和鄱阳湖之间传递军情。

剩余的两万兵马,有总兵官罗岱和道兴负责,守护湖口城,湖口城虽小,但这却是他们的家,朱由崧的临时皇宫所在,不能棋胜不顾家。

朱由崧将这近十一万大军分布得井井有条,旨意传下,各路兵马分头行动。

红彤彤的太阳升起老高,照得江水都红了,但此时的江面却让人想起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一句诗,半江瑟瑟半江红。

不过此时江水的红色不止是太阳公公的功劳,还有鞑子和汉奸的血。

湖口城外,江岸上,江水中,到处是都是死尸,江中还有残船和余火,有的冒着深滚滚的浓烟。

从昨天晚上四更天到现在的上午临近巳时,已经两三个时辰了,身为帝王的朱由崧先是观战,后是参战,现在是看他的人马清扫战场,掩埋尸体,打理战利品,为伤号上药包扎伤口,忙得不可开交,朱由崧很是惬意,他的帝王生活如此丰富,如此充实,如此特色鲜明,有声有色。。

这是他第一次和鞑子正面交锋,什么天下无敌,清初的八旗军也不过如此,跟朕的御营铁骑相比还稍逊一筹,就这还是御营中的火炮营、工程营还未参战,再借助火器优势,鞑子完全不是对手,可惜鞑子这次来得太少了!

朱由崧第一次斩杀鞑子之后的感觉良好,朱由崧立马在江边豪情不减,迎着细细的江风,心中得瑟不已。

“陛下,您累了吧,天都这般时候了,快快回城用了膳休息一下吧。”柔声细语的贺宣娇媚然一笑,又恢复了女儿态,朱由崧刚才亲眼看见,数名鞑子被她的大刀斩落马下。

朱由崧笑着点了点头,“累朕倒是不觉得,只是有点饿了,是娇儿累了吧。好,起驾回城。”

朱由崧回到湖口临时的皇宫行辕,贺宣娇陪着用了御膳,然后小憩了一个时辰,午后,军械司将战果统计数字报上来了,此战连鞑子算上共歼敌一万一千余人,又得了一批刀矛战船等器械。

这个胜仗相比之下虽然不是太大,但意义非同寻常,这是与鞑子第一次正面交锋,打出了明末御营新军的士气,打破了八旗铁骑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鞑子的嚣张气焰。

朱由崧歇兵三日,三日后决定两路用兵强渡长江攻取九江,然后大军进逼武昌,必须得尽快解决武昌之事,朱由崧知道清军就要大举南下了,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正这时,京师传来奏折,河南巡抚陈潜夫上报兵部,兵部尚书兼内阁首辅高弘图写来的折子,连同陈潜夫的原稿也一并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