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铁骑也是双武器,这一点刘肇基吸取了鞑子的长处,八旗军是双武器或三武器,刘肇基训练的这三千铁骑是清一色的双武器,统一为弓箭和长枪。
三千铁骑先是上弓箭,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是最常规也最难对付的战争利器,相对来说,造价低,杀伤力大,只要功夫到家,能轻而易举地歼敌于数十步甚至百步开外。
刘肇基在这三千铁骑上下过苦功,在辽东战场上他跟鞑子交过手,知道这些鞑子最难对付不过,因此训练的时候标准非常苛酷,因此他们的骑射技术绝不低于这些关外的建奴。
弓弦响动,箭锋呼啸,夜空中流矢如一阵暴风骤雨罩向对面的鞑子。
这些鞑子从江中到登岸,杀散了一支又一支队伍,顺利地向推移着,后面还有啦啦队助威,士气正盛,但从这一阵箭雨开始,命运开始逆转。
一时间冲锋的鞑子,纷纷中箭落马,有的被射成刺猬,有的战马被射倒裁于而马下,被乱马踩成肉泥,但他们仍然不乱,采用刚才的战术,或分或合,或迂回或折返,阵形速度变幻着,也开始上弓箭冲锋。
双方对射了一阵,互有伤亡,然后便冲在一起,短兵相接。
御营的三千铁骑收起弓箭,换上清一色的长枪。而鞑子的八旗也收起弓箭,换上长刀长枪等应手的家伙,开始捅刺、对砍。
如果说刚才的战斗算是前戏或热身,现在这两支劲旅的较量才算正式开始。
作为一个穿越者,朱由崧当然知道八旗铁骑的战斗力,在明末清初,这支队伍的战力绝对是一流的,什么明末三大军与他们相比名次只能往后排。要知道这是王朝更替之师,战力不强难以以摧枯拉朽之势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但是朱由崧现不是以唯物发展史观研究历史,更不会主动顺应历史潮流,现在他要扶晚明的大厦于将倾,拯救亿万汉民百姓免受野蛮夷族的屠杀和奴役,不是他觉悟有多高,而是命运逼到这一步了,他不得不如此。
朱由崧对付拥兵自重的军阀尚且要亲自督师,现在对这些要征服汉人的鞑虏就更得挥剑弑贼了,这也是他半夜三更不搂美娇妾睡觉,而非要亲临战场的原因。
朱由崧带着一千甲衣亲卫在李全和郑大木护驾下,刚出城便遇上来擒王的刘肇基率领的御营,除一千辎重营即火炮营以及六百人的工兵营外,其他各营共四千人马,双方兵合一处正好又是五千人,赶往战场。
往前走了没二里地,迎面正遇上郑鸿逵和祖克勇的人马溃退下来,朱由崧一皱眉,这两员悍将都顶不住了,看来自己真是来应了,这些鞑子不是好对付的。正好让御营上去试试,看看刘爱卿精心训练的这支精英与鞑子正面冲锋,究竟鹿死谁手。
因此,朱由崧也不管这些溃退的军将了,命令点炮,一声炮响,刘肇基的率领的御营挡着了鞑子的去路,而朱由崧带着李全和郑大木则在一千甲卫衣的守护下,提马上了一处小高坡观战,他要亲眼看看,究竟哪支军队的实力更强些。
朱由崧现在竟然还有这种心情,不是全部冲锋投入战场杀敌,他跟玩游戏一样,要先来一局,当然他内心的想法别人不得而知。
不过这种pk基本上也算是公平,虽然鞑子冲杀了一阵,但鞑子有五千精锐,身后还五六千汉奸队助威,朱由崧的御营虽然刚至,但却只有四千之众,而且没有火炮营和工兵营,双方这一折中,也算是公平对决了。
在刘肇基的指挥下,御营首先冲上阵的是五百轻火器营和五百弓弩手,刹那间,这一千人马的火铳和弓弩一齐向鞑子开火,啪啪啪,铳炮声响如爆豆,如雨的流矢夜空中如无数条毒蛇,倏倏乱蹿。
鞑子连人带马成排成批地往下倒,战马嘶鸣,有的中弹倒在血泊之中,有的当场被射成刺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