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鸿逵等人一看,陛下这一招怕是落空了,但仁至义尽,如此不识时务之辈宰了就得了,但谁也不敢多嘴,都看向朱由崧。
“哈哈哈……”朱由崧没生气反而笑道,“将军言之差矣,将军是不是太过自爱了,朕身为帝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众之宾莫非王臣,像将军这样的骁勇之士多如过江之鲫,单就这么在意将军乎?”
祖克勇被臊得脸红脖子粗,但觉得朱由崧所言的确是实话,只好又把英雄气概拿出来了,把心一横道:“要杀开刀,吃肉张口,啰嗦何来!”
朱由崧道:“朕没打算杀你,否则你也活不到现在,投降归顺之事朕从不强求任何人,既然你不愿意归顺朕,朕索性就放了你,你可以继续效忠左家父子,但记着你说过的话,不要投降鞑子,否则,虽然远必诛。明天就是朕与左贼走马换将之时,介时将军就自由了。”
郑鸿逵等人一听,一脸的讶然之色:陛下还要放了此贼?这不是放虎归山吗?他不投降鞑子,但却仍然跟着左良玉造反,这也可以有?这小子如此执迷不悟,陛下为什么不杀了他?陛下太宽容他了,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呀,此贼凶悍,用此能感化得了他?……
顿时怎么想的都,甚至有些不认识他们的陛下了,就是出身绿林的侠义之士贺家父女也有些不解了,但看陛下一脸严肃又不像是开玩笑,身为帝王开口便是金口玉言,但是陛下太不可思议了。
最觉得不可思议的当然是祖克勇本人,他根本不相信朱由崧能这样不痛不痒地放了他,最多是说说而已。
将祖克勇带下去后,前军统领郑鸿逵,御营统领刘肇基,水师统领贺兆雄,等等,纷纷要求陛下收回成命,既然这一招离奸计不成,这说明祖克勇是左贼的死忠,不可能再归顺朝廷了,放了此贼后患无穷,即便不杀他也决不能放了他。
朱由崧力排众议,神秘一笑道:“各爱卿,明天的走马换将我们如此这么办,管叫祖克勇乖乖的回来。”
朱由崧说出自己的计策,众臣皆抚掌称赞。
虽然朱由崧认为这种以三换三的走马换将,自己占了大便宜,因为左梦庚是个地地道道汉奸,虽然现在还不是,但历史上他率二十万军队投降了鞑子,在朱由崧的心理他的汉奸帽早就戴上了。侯方域虽然有些名气,毕竟是东林党后生小辈,祖克勇不过是一员倔强的悍将而已。用这样三个不逮之人,换回三位贤臣良将,民族英雄,这种买卖真是便宜不小。
但朱由崧仍然觉得不够,如果这真是一笔可以讲价讨价的买卖,有着后几百年见识的朱由崧可比明末的几个军阀有经商头脑,他决定用以一换三,而不是以三换三,即用一个左梦庚换回三位干国的忠良,顺便给祖克勇下个套。
不用担心判军不答应,父子连心,朱由崧断定他们主要要的是左梦庚,另两个只不过是随手捎带的拼头而已,尽管朱由崧尚不知道左良玉已经归天了,但这一点“商机”他把握得仍然很准。
朱由崧立即回信讨价还价,但就算是做生意讲价砍价也得有个理由,不然就是欺行霸市了,朱由崧的理由也很充分,在回信中说非常赞成走马换将,但是祖克勇深明大义,经过一番说服已经答应弃暗投明归顺朝廷了,朕有好生之德决定既往不咎,仍然官复原职让其继续为国效力,因此祖将军不能给你们,至于侯方域乃东林一余孽,朝廷之重犯,也不能给你们,说来说去只答应放一个左梦庚。
朱由崧写好信之后交给送信人带回,很快那边有了回信,果然不出朱由崧所料,他们同意朱由崧的以一换三,朱由崧大喜,成交!
遂双方定下了走马换将的方式、时间和地点等详细事宜。
就这样生意成了,朱由崧立即让刘肇基带自己的旨意到澎泽把左梦庚和祖克勇押到湖口,三日后,一队朝廷的军将押着两辆囚车进了湖口县城,刘肇基来见朱由崧交旨。
朱由崧立即传旨,带祖克勇。
时间不大,绳捆索绑的祖克勇被带到朱由崧近前,祖克勇立而不跪,并对朱由崧怒目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