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崧和郑降芳兵合一处,让一千多降兵降将也全都翻穿甲衣,连同郑隆芳投降过来的人马,两三千人声势浩大,迅速占领了整个前院,然后向侧院和后院包抄过来。
侧院正是冯至善的人马,他们杀进来还打算包朱由崧的饺子,一面寻找他们的伯爷刘泽清,这些兵将逢门就进,见人就杀,正这时有小校过来禀报说郑隆芳顺降朝廷了。
冯至善惊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谁能投降没想他郑隆芳能投降,郑隆芳的骁勇在刘泽清的队伍中出了名的,也就是说解救伯爷,诛杀朱由崧,眼前这一仗全指望他了,冯至善和姚文昌从侧院和后院进攻,只是配合,如今顶梁柱撂挑子倒戈了,这可真要命!
冯至善立即意识到这一仗再打下去不会有结果,必须得重新运筹。因此他都来不及骂郑隆芳,便立即传令收兵撤退,他的人马还没退出来,朱由崧、郑隆芳和李全领着人马就杀到了,自然又是一场混战,冲进去的兵将几乎是有去无回。
后院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姚文昌带着一千多人马从后院冲了进去,打算抄朱由崧的后路,让他们首尾难顾,但刚冲进两道院子,他的人马就往前冲不动了,因为刘肇基带着人杀过来了。
刘肇基冲在最前边,尽管没马,以他的骁勇善战,手中一口刀抡开了无人能挡,主将如此勇猛,身先士卒,士气大振。
一场白刃战,血溅窗棂纸。
姚文昌的人马抵挡不住,纷纷溃退。
正这时,姚文昌得报,郑隆芳部投降朝廷了,冯至善令他立即撤退再议对策,姚文昌惊恐万状,带着残兵败将跑了。
到了府外几里远的大街上,冯至善和姚文昌兵合一处,行动前的五千人马眼前不足一半了,二将一商议,必须再调人马,他们现在有的是兵将,只淮安城内就有八万兵将,外围还有两万,另外他们决定调火器营来助阵,今天就是踏平了伯爷府,也要弑君救人。
朱由崧更加称赞郑隆芳的骁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若此将能降,则是朕之福也,也是我大明之福,若这个匹夫不能为我所用,亦不可让之成为我之顽敌。
朱由崧脑子里刚有这样的念头闪过,那员偏将凌空向他砸来,这个大暗器比较难处理,一是他的打击面太大,被砸中后两人必然落马,非死即伤,以朱由崧的身手要躲开也容易,但关键是这是自己的将官,既要躲开他这一砸击,又不想放弃他,朱由崧还是在马上,这就有点难了。
情急之下朱由崧也豁出去了,深吸一口气气沉丹田,腰眼一拧整个从马上就旋起来好几尺高,没等这员偏将砸着他,朱由崧伸手把他接住,在空中就势翻转,把这员偏飞来之势就破了,然后二人双双落地,由于身子没收好,二人趔趄出好几步,虽未有倒下却撞到了台阶边上的一个汉白玉石墩上。
这是四棱形的柱子,上面装饰了美丽的图案,整个柱子有半人多高,被朱由崧和这员偏二人合体这么一撞,石柱摇晃着轰然倒塌。
这员偏将本以为自己没命了,站稳之后,却发现毫发未损,惊愕得脸都绿了,瞪着朱由崧好像不认得自己的陛下一样,傻在那里,一时间竟然忘记了谢主隆恩。
朱由崧当然不去管他,脸上一片愠色,好你个郑隆芳,竟敢给朕出这样的难题,若非朕有这般身手,这次岂不是被你害死了?非抓住你不可!
朱由崧放开那员偏将,大宝剑一挥,一直寒光直取郑隆芳,此时的郑隆芳把那员偏将扔出之后,右肩头传来钻心的疼,他这才注意到有一把钢刀还在自己右肩膀里深深地嵌着,鲜血已经染红了甲衣。
他刚要启刀,这时他眼睛的余光看到了冲过来的朱由崧,郑隆芳又忘记了疼痛,募地把刀从肩膀里拽出,不管狂飙的鲜血,明知不是对手,却硬着头皮向朱由崧斩了过来。
朱由崧对着他的刀锋出剑。
“当啷!”
一声清脆的金属鸣响,大宝剑荡开他斩过来的刀锋之后压在他的脖子上。
“投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