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收网扫尾

这样,从朱由崧运筹部署到最后用兵收网,这次削藩前后不足二十天。

虽然刘良佐的人马一度兵临南京城下,令京师百官和民众有一定的恐慌,但与如此显赫的战果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这期间朱由崧亲临城头,面对气势汹汹的判军镇定从容,泰山崩于前而不惊,不但折服了一部分朝臣,还在朝野上下传为佳话,自此朝堂上下除了别有用心的东林及复社人士外,那些桀骜不驯的文官武将全都对朱由崧附附贴贴了。

又是一次成功的削藩,而且与收拾兴平伯高杰比,这次朝廷付出的代价更少,全部战场上的伤亡人员不过五千人,却缚住了刘良佐这只苍龙。

这无疑是继大军阀高杰倒台后的又一大快人心之事,举国震动,特别是寿州、临淮、陈杞等地的老百姓,听说皇上把刘良佐给办了,高兴得手舞足蹈,有的在家里直拜菩萨。因为这里的老百姓跟徐泗之地的老百姓一样,他们饱受军阀抢掠之害,高杰和高良佐相继被杀,等于为老百姓除去了大祸害,都感念苍天有眼。

最高兴的当然是帝王朱由崧,回到皇宫,想想自己这次的创意,不禁有些拍案叫绝了,很是得瑟了一阵子,金皇后和选侍婵儿又来悉心伺候,鱼水之欢是少不了的。

打了这么大一次胜仗,大举庆贺是少不了的,犒赏有功将士,按功行赏自不必说。

不过接下来问题来了,一下子收编了刘良佐六七万人马,加上新成立的五千御营,还有即将到来的全国科举大考,一下子得增列多少银子的开支啊。

可现在国库亏空,入不敷出,军需粮饷救灾基本上全靠内帑贴补,这一下又增加这么多开支,时间长了肯定不行,虽然朱由崧前者查抄了韩赞周、马士英、阮大成和朱国弼等几个巨贪大腐,得了一千万多两银子,但这架不住几万人马的和全国科考经费的巨额开支,如不想办法增加收入很快就会坐吃山空的。

不过朱由崧很快想到了办法。

黄得功立即传令凤阳、滁州、和州等地的人马对刘良佐的余部同时展开进攻。按照朱由崧的旨意,黄得功在这三地共黄布下六万重兵,离凤阳最近的临淮和离和州最近的陈杞最先受到攻击。

刘良佐在这两地留下的人马加在一起才两万人马,如何对抗黄得功的六万雄师?且不说众寡悬殊,主要是这次黄得功的人马动真格的了,此前在黄得功的命令下,这些人马跟刘良佐的人马只是小打小闹,还有假打假战故意装逼的成分,基本上一接触就跑,或者久攻不下。

现在完全变了,刘良佐部才真正领教了黄闯子人马的战力,简直如秋风扫败叶,仅一个冲锋,临淮和陈杞城外的防御阵地全部被拔除,这两地的人马全部被压缩在城中,坚守城门,不敢出战。

他们龟缩在城中纳闷,为什么此前黄得功人马这么怂,而现在却变得这么势不可挡?

正在他们困惑不已时,城外大兵压城了,黄得功命人向城中兵将宣读旨意,这些人听完之后才明白,原来这是皇上收拾他们的套路,此前全是逗他们玩,现在才是真正的打仗。当听到刘良佐脑袋混丢了,七万主力被廷朝的人马半日内全歼时,他们已经群龙无首了,这些兵将全部如触电般惊呆了,大势已去,军心顿散,两万人马无条件开城投纳降。

拿下陈杞和临淮,黄得功人马乘胜向寿州杀来,此时寿州的兵将早已经得着信了,这些天他们还等着熊州的人马杀来,他们和临淮的人马出兵接应,但睢州和归德一带迟迟没有战事,派人打探,结果他们寄于厚望的清兵和汉奸刘良臣毫无动静。

正纳闷时,噩耗传来,刘良佐的近八万大军杀到京城下成了强弩之末,皇上出奇招反制,一天之内七万多人马全军覆没,他们的大帅刘良佐也死于部将之手,现在皇上已经对临淮和和州动手了,很快就轮到他们了。

这简直如睛天霹雳,兵将人心遑遑。而守将丁得兴却是刘良佐的死忠,惊愕之余,只有五千兵马的他知道弹丸之地的寿州肯定守不住了,但他并不打算投降朝廷,还梦想着杀出重围到熊州去找二爷刘良佐,投降清军为主子刘良佐报仇。

因此当夜三更天,他集合了手下五千人马弃城北逃,往熊州方向而来。

然而此时军心已经散了,不少军将看到刘良佐大势已去,不愿跟着再混下去了,趁着黑乱和混乱扔了刀枪溜了,这一路上当逃兵者难以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