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等李成栋表态,大将李本深撇着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要没有耳根子挡着,他的嘴能撇到后脑勺上,高进库话音刚落,他冷哼一声就站起来了,“闯什么营,有那个必要吗?区区三万人马,我们就直接开杀,李直(高杰临时指派的凤阳守将)要不是猪头的话,我们在城外开杀,他就能断定出了什么事然后带人马从城中杀出,黄闯子必破。”
仗着他是高杰的外甥,李本深在军中一向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嚣张程度比高杰有过而无不及,有时他说话连李成栋也不摆在眼里,大呼小叫,吹胡子瞪眼,少礼没貌的。
众将都习惯了,当然都不敢悖逆他,包括徐州大帅李成栋在内也给他几分薄面,其实是给高杰面子,实际上论文论武李本深均不在二百五之上,也不在二百五之下,刚好是一个二百五。
因为他出的注意十有八九不管用,让他带兵打仗除了伤兵损将之外也没出过什么彩,李成栋把他带在身边作为参将使用,这已经是给足他面子了,说白了他这个参将就是骡子的——摆设。
但是今天李成栋却非常赞成他,因为他的话终于撂到了李成栋心窝里一回,于是立即拍板。
是夜三更天,当人们还在熟睡的时候,突然炮声轰鸣,地动山摇。一顿炮击之后,凤阳城四周的黄得功军营火光冲天,血肉横飞,人喊马嘶如开锅一样。
李成栋冲锋的两万人马早就准备好了,火把照耀下,他那张阴睛不定令世人捉摸不透的脸上冷气逼人,看到黄得功的中军大营火光冲天,一片混乱,李成栋二目阴鸷之光闪动,把大手高举在空中然后往下砸落,牙缝里挤出一个字:“杀!”
夜幕下两万人马如汹涌的恶浪,呼号连天,向黄得功的大营奔袭而来……
明末风云人物中,有很多颇具争议的人物,有志决力屈的守城死士,也有唯利是图首鼠两端的贰臣,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就是臭名昭著而又大名鼎鼎,在大明和清廷之间肆举屠刀,双手沾满了大明军民的鲜血而又不失晚明忠义之士的李成栋。
对这位扬州十日的急先锋、嘉定三屠的第一刽子手,除灭两帝又反清归明的大将军,后世对他的评价是反复无常,极为复杂,比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有过而无不及。
李成栋本来跟高杰是一路人,出身为贼,后成为农民义军李闯王摩下猛将,初为高杰部属或叫死党,后随高杰背叛义军投降了明朝。再后来又降了清朝,再后来又降了明朝。
这位历史上善于华丽转身,翻脸比摊煎饼还快的徐州总兵此时正督师两万离开徐州开往凤阳。因两日前,他接到了兴平伯高杰的命令,黄得功突然发兵凤阳,命他率兵解围。
李成栋不敢怠慢,留下六千军卒让其弟李成良负责守城,让大将高进库率军三千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他带着参将李本深等统二万军马还拉来了三十六门重炮作为后援浩浩荡荡开往凤阳。
高进库的先锋部队离凤阳二十里地时不敢往前走了,因为他立马坡处能看到黄得功的连营了,远处的凤阳城头上仍然飘扬着兴平伯的旗帜,高进库命三千人马先找有利的位置停下,一面派出斥侯打探黄得功部及城中的消息,一边等待后援人马。
第二天,李成栋的大队马开到,看到凤阳城安然无恙,李成栋心放下来了,总算没有来迟,与先锋营兵合一处,共两万四千人马离黄得功的连营十里左右扎下营寨。
十里地对于几万人马来说,是一个近在咫尺的距离,随时都有可能擦枪走火。
李成栋之所以没敢冒失地打响战斗,因为他知道黄闯子的威名,对方更有六万之师,他仅有两万多人,硬拼难有胜算,他需要一个解凤阳之围的策略,里应外合是首选,但这无疑需要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