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先对付黄闯子

胡茂桢指的地方正是扬州,继续道:“江北四镇论实力,总爷是这个。”说着,胡茂桢伸出了大拇指,“我们放着富庶的扬州不进何必要舍近求远呢?”

其实高杰早就是想进驻扬州了,也不止是他,刘泽清、刘良佐和黄得功都看中了扬州这块肥肉,但是扬州的官民知道他们军纪极差都不欢迎他们,不给他们开城,三家军阀谁也不敢攻城。

因此,高杰不以为然道:“老子早就想进扬州城了,但是扬州民风彪悍你是知道的,他们拒不开城奈何奈何呀?”

“总爷此一时彼一时也,这次我们拉着大队人马打着陛下的旗号,他们要是再不开城,我们就架炮攻城。现在京师马士英一党倒台了,朝廷正在整顿经营,哪顾得扬州的事啊,你别听人瞎说,什么陛下是功夫皇帝,励精图治要光复大明,他敢离开京师吗?他如果真有先祖一成的勇武,也不至让闯贼把他爹老福王给煮了,我们拿下扬州,刘泽清、刘良佐和黄得功只能仰慕,就连皇上也得看总爷的脸色。”

胡茂桢一番话把高杰打动了,他当即传令升帐聚将,让大将李成栋守住徐州,让妻子邢氏带兵守住泗州,他和副将胡茂桢亲提大兵五万,出凤阳浩浩荡荡开往扬州。

果然,扬州的百姓一看是高杰的旗帜,都恨透了这支兵痦,像躲避瘟疫一样家家关门闭户,扬州知府马鸣录命令门闭城门,吊桥高悬,把扬州兵备道刘肇基和推官汤来贺找来,令军兵加紧防备。

这时高杰命人在城下喊话,说他们是奉圣命进驻扬州,让大家不要误会,他是守城的,是抗击流寇和东虏,是为保护扬州安全而来,速速开城,云云。

马鸣录和刘肇基则向他们要圣旨,这些人拿不出来,最后高杰没耐性了,威胁他们再不开城,要架炮攻城,然后开始在城外大肆抢劫,妇女。

三个守城的官员害怕了,商议之后,用稳军计稳住高杰,说城内民怨沸腾,要求给几天时间平息民怨再开城。高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给了三天时间。

马鸣录和刘肇基、汤来贺等联名写了一封奏折,六百里加急,派斥候潜出城外火速送往京师……

“平身,都什么事你给朕说说吧。”朱由崧正为四镇犯愁呢,听说又来了折子,不用问,准没好事因此也没接折子,吩咐道。

“谢皇爷。”李国辅站起来,摆上一堆献媚之态,“皇爷容禀,四镇都是一个调,都是找皇爷要钱的,大概是知道皇爷最近得了不少银子吧,这些个家伙鼻子真够灵的。”

朱由崧听到这里一摆手制止了李国辅,把这些折子拿起来,一个个翻看,果然是四镇的统帅都在哭穷,说他们守边开支巨大,现在军粮短缺,将士军饷不足,有的部属好几月没开饷了,这样下去势必军心浮动,影响战力,望陛下及时拨付粮饷以定军心,云云。

朱由崧把折子看完全摔地上了,吓得李国辅和一旁侍候的宫女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

朱由崧气得来回转了几圈,这几个刺头拥兵自雄,在自己的地盘为所欲为,当地的税赋一概拒交朝廷,供他们自己大肆挥霍,搞得国库入不敷出。可他们还不满足,竟然还找借口向朕要银子?这才叫欲壑难填!

“有了!”朱由崧联系四镇来的折子,突然脑子里蹦出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冒险方案,“既然他们都不会来京师,那朕不妨找上门去!”

对于削藩这个前朝遗留下来的最终葬送了大明最后一面旗帜的历史性难题,朱由崧收拾完乱党马士英等人后,一直在等待最佳时机,但现在他觉得不能再等了,朱由崧思前想后,决定首先对黄得功出手。

要削黄得功的藩,朱由崧知道须得先稳定那三镇军阀。

朱由崧想到这里,脸色又平静下来,亲手把那几本折子捡起来又递给了李国辅,心平气和道:“按朕的口谕给他们批复吧,四镇所需粮饷之事朕已经在加紧筹措了,不日就差人解往四镇军营,朕依然是那句话,军中的粮饷不欠一兵一卒,不拖一文一两。让他们加紧修边备战,不可懈怠。”

“啊……奴婢领旨。”李国辅答应着,那张胖乎乎没胡子的脸怔怔地看着自己的陛下,刚才皇爷气成那样,现在又这样委曲求全,哎,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别看是至高无上功夫无敌的皇上,凭谁遇上这事也没招啊!

李国辅接过折子交给随行小太监,在心里摇头叹息着退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