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四镇的折子

卢九德知道他们的皇帝陛下很快要对江北四镇动大手术了,这些家伙跋扈自恣,不收拾他们也真不行,盘算了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做后,立即把河南巡抚陈潜夫、总兵官袁枢等人找来,将朱由崧的密旨让几个幕僚传看了一遍,商讨之后,卢九德安排了三件事:一是加紧练兵,二是加紧修边,以开封为中心,左右横跨数百里修筑一条内外兼顾的战略防线。三是密切关注江北四镇的动向,来一个抓一个,或者来一个杀一个,决不能让他们从自己的眼皮底下降闯或降清。

但具体如何削藩?打发走了天使官安林,朱由崧又在苦思冥想这个举世难题了,想用离调虎离山之计,把四镇统帅鼓捣到京师收拾他们是行不通的,马士英一党的倒台,已经给他们提醒了,这些边镇上军将没有一个傻子,贸然动手,就是促他们扯旗造反,如果他们联起手来,四镇总兵在四十万以上,到时候自己这把龙椅恐怕就坐不稳定了。

先从哪一个下手呢?四镇之中高杰部兵力最多,黄得功部兵力虽少但战斗力最强,从地域上看,黄得功最靠近京师。从原来的历史发展轨迹看,最反动的是刘泽清和刘良佐,清兵大军压境二人直接率部投降,而高杰被部将许定国所杀,这一镇人马散帘子,有的被其余三镇瓜分或消灭,有的直接降清,而黄得功舍身护主,壮烈殉国,其余部降清。

朱由崧如数家珍一样,又在盘点这四家军阀了,他当然知道,所谓的削藩不是把他们都杀了,当然罪大恶极、怙恶不悛者除外,倘若弄砸锅了把他们逼反则是更大的失败,无疑将加剧这个的政权的灭亡,到时候恐怕连年底也撑不到,与其这样这个藩还不如不削。

只有把他们化为忠于皇权的战力才是成功的削藩,四镇情况不同,当然削藩的方法也应该不同,这个问题朱由崧想了很多天也没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想出一个,然后推翻,再想出一个,继而仍然摇头。

现在的朱由崧人消瘦了一圈。把金皇后和蝉儿心疼得茶饭不思,夜不成寐,知道陛下摊上烦心事了,但朝堂之事他们终究不敢过问。

正这时司礼监秉笔李国辅抱着一撂折子进来跪倒朱由崧近前,“禀皇爷,四镇的折子到了。”

朱由崧曲指算了一下,现在离年底还有四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按照原来历史的发展,四个月后满清鞑子就将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些农民军收拾得差不多了,他们腾出手来才会大规模南下了,这四个月要收拾拥兵自重的四个军阀,连同武昌的左良玉,准确地说是五个军阀,时间太紧迫了。

好在朱由崧已经看出了要收拾五个军阀的关键节点,那就是河南这个战略抓手,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关键时刻这支人马不光能防贼,还可以用于堵漏。

因此他才让卢九德亲自到河南督师,并往河南增派两万京营兵,一下子拨付了一百万两官银经营河南,怕地方官军不服管束,又赐卢九德一把尚方剑,可先斩后奏。

可见朱由崧对四镇下了大本钱。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马士英父子伏法的当天,甚至更早的时候,朱由崧就开始运筹江北四镇的事了,现在他已经令厂番摸清楚了江北四镇的基本情况。

别看皇上给他们的兵员定额是每镇三万人马,并据此员额供给他们粮饷,但实际上这四镇现有的兵马都远远超过这个数,这主要是他们四家大肆扩张兵马和地盘所致,他们知道乱世立足凭的是实力,谁有兵有马有地盘谁说了算,实力强大到一程度时,连皇上也得看他们的脸色行事,马士英就是他们的榜样。

这四镇之中,实力最强的就是兴平伯高杰,拥有雄兵十三万,占的地盘也最大,雄踞徐州、泗州、睢州、归德等地,还包括扬州的部分地区,如果再算上刚刚拿下来的开封府,地盘就更大了。

其次就是黄得功,占据京师附近的滁州、和州等地,兵马虽然不及高杰多,但他的部下跟出身勇卫营的他一样骁勇善战,论战斗力是四镇之中最强的,手握雄兵八万,相比之下,四镇之中还数黄得功的军队纪律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