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这么个问题,肖掌事对那澡豆越发感兴趣,特别是得了主子的话,洛阳城的富户都在用,下人还不准用,想不到在这个顺成县里,她肖氏也能遇上这等好事。
这次卖了八十四块澡豆,得了四两银子,还有两百文,再加上肖掌事抓了一把打赏,数一数,发现有四两五百文。
出门的时候,宋青宛又例行的给了小盒子一块澡豆,说道:“还多亏小哥领路了,下次肖掌事但凡有叫我的,小哥派个人来宋家村去,我的名字叫宋大丫,到村里头要是问起宋大丫,大家伙都知道的。”
小盒子得了一块澡豆,高兴不已,立即应承。
以后这张府,宋青宛也算有个小眼线了。
宋青宛得了银子,就往肉摊走,她还要买些猪胰子去,上次上县城里买得多,这次没想到那肉摊摊主把猪胰子当垃圾倒了,一时半会没法寻来,宋青宛只好买了一斤肥瘦相宜的肉,再套了个近乎,交待他下次把猪胰子留下,她愿意出银子买。
那肉摊摊主得知她还会出银子买,那敢请好,做生意的能卖一个钱是一个钱。
宋青宛这次没有买到猪胰子,她打算下次赶集的时候再来,目前来说她只能靠着这门技术赚钱。
她出了镇门,往官道上走,竹篮子里是一块肉,上面用荷叶盖好的,走在回去的路上被村里人瞧见也没有人看得出竹篮子里装的是什么。
她走了半个多时辰,再有几里路就要到宋家村了,这时远处来了一辆牛车,是村里的牛车回来了。
没想经过宋青宛身边时,上面坐着的人群里有宋三郎,他是唯一一个穿长衫的读书郎,一眼就让她认出来了。
宋三郎看到她,喊了她一声“大妹”,宋大山虽然把牛车赶得慢了些,宋三郎却也没有叫宋青宛上牛车的意思,脸上却是一脸的得意,也不知道今个儿碰着了什么好事儿。
牛车远去了,宋青宛接着往宋家村走。
黄秋桂起了心思,立即乘热打铁,“大郎,你也是看清楚了,你不到落泊的时候是看不清身边人的作风的,这个家里,以后也只有我和孩子才是你最亲的人,你知道的,将来待你腿脚好利落了,你就别像以前那么傻了,什么事都奔前头去做,在家里就数你干的事最多,二郎都比你狡猾,懂得偷懒,这不,今天二郎上山砍柴,好半天了都没有回来,估计在外头玩去了。”
宋二郎这人有些油滑,在地里干活,最喜欢捡轻的活来干,家里因为有了勤快的宋大郎,再加上地不多,宋勇夫妇也没有说这个偷懒的二儿子,现在大的躺床上了,老二又在耍滑头,家里的活计立即做不动了。
宋大郎叹了口气,拉住黄秋桂的手,“我省得,以后你跟孩子,我一定要好好顾着的,上次私藏下的银子还有么?”
黄秋桂摇头,“我昨个儿拿着上镇上给你抓了药,虽是一副药冶不好,可是也不能这么熬着,多吃一副药好的快些,银子没了,以后再赚就是。”
“是我拖累了你和孩子,等我脚好了,我就出去干点零活,还好大妹聪明,咱们都没有想到,现在我算是看明白了。”宋大郎的脸色有些难看,亲情的冷漠最是伤人。
“你记得你今天说的话,不要到时娘叫你一声,要你向东不敢向西,什么都听娘的。”黄秋桂这么说,心里也只恨早前自己太过隐忍,没有一开始就拉住丈夫的心思向着自己。
宋家院子还跟往常一样,下地干活吃豆饭,生活没有因为得了那二十两银子而改变,宋青宛这边的日子却过好了起来。
她手中的银子不多了,这一批澡豆做出来,她数了数,有八十多颗,数量不小,也不枉她一口气买了十斤肥肉。
她上村里头的荷花池里摘了一叠荷叶,把澡豆包起来装在竹篮子里,乘着镇上赶集,她准备往张府送去。
交代了完颜玉一声,她就出了门。
这次她没有坐村里的牛车,上次卖澡豆的银子用得七七八八,玉佩换来的银子直接给了田氏,家里算是见了底,她舍不得那五文钱的车钱。
反正她起得早,天边才泛白肚,她就出发了,借着星光点点走在去往镇上的小官道上,前后没有看到什么人影,只听到草丛里的动物声。
她一路只想着今日会得到的银子,脚下的速度也走得飞快起来。
走了约半个时辰,她看到前头一个修长的身影,身上穿着洗得有些旧了的长衫,天色太暗,宋青宛走近了才辨认出来是宋三郎,她立即顿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