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跟两儿媳妇吵了一架后转身进了门,显然气得不轻。吕氏的脾气不比田氏,一向温驯,即使是管着家里的银钱,该用的该花的绝不藏着捏着,也正因为这样,反而让儿媳妇担心她偏心。
黄秋桂见母亲进来,便起了身,她把篮子里的野菜扒开,露出里面的大碗肥肉。吕氏见了,一脸的惊讶。
这可是一大碗肥肉,这么大碗,要是去买,还不知道要多少银子去,吕氏沉了脸,说道:“你怎么可以拿这么多肉过来,你婆家知不知道的,别到时闹到咱们家里来了,你那婆母和公公的脾气我也算是领教过的,真不敢接这个碗。”
“娘,你别担心,宋家村里来了一个打虎英雄,他上山猎了一头野猪,于是给村里人家里都送了些肉,咱们家小妹帮了他的忙,便送的多了些,婆母便让我拿些过来,毕竟孩子们在这儿吃吃喝喝,家里什么都没有给过。”
吕氏听后,终于放了心,见两孩子盯着那碗中的肉流口水,便拿了双筷子夹肉给两孩子吃,“你们快吃些,呆会这碗肉端出去可就没得分了。”她这么说着,叹了口气,对自家女儿补充道:“家里人多,你大哥二哥三哥四哥家家都生了两三个孩子,这么多孩子在一起,什么东西往桌上一放就是一扫而空,看着这些孩子也是没有办法的,来年你弟弟和妹妹再有了孩子,恐怕这院子更加闹腾了。”
黄秋桂也知道,再把孩子留这儿,还不是让孩子吃苦,回去婆家,就算婆母嫌孩子闹腾,不能让读书郎好好念书,那她就把孩子们带到田地里去玩,夜了跟着回来,也好过这儿日日受人欺负的好。
两孩子吃了几片肉,眼看着大碗空了不少,黄秋桂按住吕氏的手,说道:“娘,孩子们尝尝就成了,这次我来看孩子,眼看着天也要黑了,我就带孩子们回去算了。”
若不是家里今个儿遭袁家一阵闹,黄秋桂也不会有这个时间来娘家看看孩子,正好乘着这个机会把孩子接回去。
吕氏却拉住黄秋桂的手说道:“你把孩子接过去了,你婆母那边该怎么说你,可是你婆母准的?”
黄秋桂苦笑点头,吕氏见她一心要带着孩子回去,也就不拦了,家里天天吵吵闹闹的,孩子留在这儿一个没注意就吃了亏,年纪又小,又不敢哼声,着实也受苦。
黄秋桂带着两孩子从屋里头出来的时候,两位嫂嫂吵得脸红脖子粗,忽然两人停住吵闹,齐齐看向她和两孩子,齐声问道:“你们吃肉了?”
黄秋桂顺势回身往厨房去,再出来,只剩下半篮子野菜了。
田氏瞧见满意了。
黄秋桂挎着篮子从宋青宛身边经过,默默地瞥了她一眼。宋青宛没有看她,知道她多半是给娘家送肉去,刚才在厨房里偷偷藏得那一大碗肉,宋青宛也看着了,她装作没有看见。
农忙的时候,黄秋桂要下地,带不了孩子,田氏也要下地,自然两孩子只能送去黄家村的娘家去,正好黄秋桂家里弟兄多,田地却少,家里很快就忙活完,她娘还有闲功夫,帮她带带孩子。
不过这种事一次两次就算了,次次都这样,黄家人有了怨言,然而田氏每次都让她把孩子送回去养一阵,黄秋桂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庄户人家无非就是为着一口吃食,吃的都是地里来的,手中银两却是少,没有现钱的活计,买几两盐都要用粗面去换。
田氏次次这样,也就是为着省口吃的换现钱,谁心里不如个明镜似的,好在孩子小,吃的不多。
黄家先前家境还不错的,田地虽少,家里大儿子却在镇上酒楼里当伙计,每个月有现银贴补家用,当初若不是宋三郎是个年轻的秀才郎身份,想着以后若是中了举,一家人也能攀上亲戚,才把女儿嫁过来的。
然而这几年黄家得了几个孙子孙女,一窝峰似的,看着个个都小,一起吃起来却也是要粮食,在田地少的黄家人,不得不拿老大的银两全部贴补了进去,一年下来没有存着银两,没有剩下粮食,一家人开始为着这事争吵起来。
老大能赚着银子,不免对家里几兄弟不满,家里几兄弟又怀疑大房存着私房钱,成日里妯娌之间打嘴仗。
黄秋桂来到黄家的时候,刚到院门口就听到大嫂二嫂两人又吵了起来,这次不是为着私房钱,却是为了孩子,原来是两孩子抢吃的,二嫂认为大哥大嫂有能耐,买好吃的给孩子不拿出来大家一起分,背着人吃独食。
黄秋桂进来的时候,两位嫂嫂看到她,相继冷哼一声,而自己的两孩子却躲在墙角一身脏乱的泥巴,也没有人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