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 走亲又访友

世子妃气个倒仰:“敢学你姑姑,我打断你的腿!”

昭仁郡主不肯嫁人,帝后不着急,信王、信王妃随她去,可世子妃不能放任自个儿闺女被她带坏。

第二日,世子妃头一件大事就是要把闺女这些个毛病掰过来,含芳身边跟四五个嬷嬷,这个提醒她仪态,那个要管她说话,还有两个专门伺候她梳头洗浴,定要把那点子村气磨得干干净净。

好在世子晓得宋好年没坏心,他闺女也没给二哥二嫂教歪,肯出言劝两句:“你别过头,我看芳姐儿这一年也不错,功课没落下。”

世子妃怒冲冲道:“妾管教女儿,殿下休要拆妾的台!”

世子碰一鼻子灰,到底他媳妇就是这性情,没法扭转过来,只好随她去。

永郡王慈照家里,含艾是庶女,慈照的王妃虽不当含艾是眼中钉肉中刺,可待她也没多亲热,这一年庶长女不在家,他们嫡支亲亲密密一家人,倒过得十分和谐。

含艾一回来,永郡王妃心头未免有些不舒服,不过还是好好将她安顿下,慈照不冷不热,也疼含艾,可就是不如疼和场那样全心全意,好在和场生性单纯,很爱与含艾一处玩耍,姐弟两个关系不错。

除去与这些个兄弟见面,还有些朋友也不能落下,沐三公子沐清汲是个无事忙的富贵闲人,青松在京城也多亏有他照顾,因此未免要会上一会。

再有陈彬、王丰等锦衣卫,或与宋好年有旧交,或多次护送他往返太平县与京城之间,宋好年为人实诚,也不肯为自个儿尊贵就断了与他们交情。

还有一门顶要紧的亲戚:刘月娘娘家。

月娘本就是京城人,她兄长等人都住在京里,青松能在京城扎根,月娘兄长也出过力气。他们家更给文娃说了窦五娘这样一门亲事,论起来亲戚们弯弯绕绕,能攀上些关系的,礼数都不能少。

左右宋好年身上没差事,遂一家一家拜访过去,众人成日家吃酒摆宴,还未到中秋时,倒热闹出几分团圆模样。

信王与信王妃派人去青松家里头给李篾匠老俩口问安,又派人去教习礼仪:不说学大礼,起码见人的基本要学。

到青松休沐日,估摸着爹娘学得差不多,全家沐浴更衣,收拾得干干净净,带上几样礼物,到信王府来走亲戚。

李篾匠与朱氏这辈子也没见过王府长啥样,远远看见仪门就禁不住腿软,青松倒是常来,指点着与他们说哪一处是啥地方。

亲戚见面无须在正殿,信王与信王妃一道在花厅上见老俩口,朱氏一路走来只顾乱看,眼珠子都不够用,咂嘴念佛道:“阿弥陀佛,王府咋就这样气派哩!”

两对老亲家见面,一厢是大明顶尊贵的亲王,一辈子高雅得不得了,一厢是头回离开乡下的老夫妇,张嘴全是土味儿,亏得一厢肯低头,一方心虚不敢乱来,一时间倒也平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九天神皇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467章467走亲又访友

“娘,吃肉。”百合给朱氏夹一筷子肉,把话头岔开,引来月娘感激地看她一眼。

百合心里暗暗叹气,月娘跟青松成亲才一年,他们又在京城这等米价似珍珠、柴钱抵香料的地方过活,休说生孩子了,连自家想过得轻快些也不容易。

再说孩子的事多半还是靠缘分,急不得,当日她多少年不得生,为此没少被婆婆奚落,连自家都死心了。后头养好身子,连得如真如纯哥儿俩,如今谁不羡慕她?

月娘毕竟还算新媳妇,在这事上头面皮薄,面色不大好看,朱氏吃两口肉,还想说:“当日我一嫁到这屋里,就一个接一个生……”

百合翻个白眼:“当日你生了多少女娃儿,要不是有个青松,你不把我们当人看还好说,旁人也不把你当人看。”

朱氏给百合戳到痛处,总算闭嘴,吃完饭才趁着月娘去厨房收拾的当口,与百合说:“你咋糊涂了哩?月娘再亲,能亲过青松?你不说帮着我,反拆我的台,你到底是谁家的人!”

百合道:“当初我生不出孩子,我那养婆婆可没少下舌头,要不是你女婿稳得住,我还能过上人过的日子?你干啥都成,只别学老宋家那个死了的,要不然回头青松两个拌嘴,还得怪到你头上。”

不过百合还是与月娘说:“你们要是能生,尽快生个也好。就是一时手头周转不开,只管与我来说,我还能不管亲兄弟不成?”

月娘与百合还肯说实话——实在朱氏不是个能讲理的人,“我们倒也没专门不肯生,就是看缘分罢。”

“这就对哩,”百合笑道,“我娘要是再说,你别全藏在心里自个儿委屈,告诉青松,让他说娘去。”

月娘惊讶地看着百合,百合道:“谁的娘谁管,青松娶你来一道过日子,可不是为了让娘磋磨你,你也别轻贱了自个儿。”

月娘晓得李家最能做主的人就是这个嫁得极好的大姑子,登时如吃了一颗定心丸,点头道:“我记得了。”

宋好年他们来时,大包小包带了不少东西,有从家带来的吃食瓜果,也有信王府给小舅爷置办的礼物,这会子堆在堂屋里,越发插不下脚去。

宋好年看这般忙乱,遂与李篾匠告辞:“今儿我们先回去,过两日青松得空,让他奉着你们到王府去。”

李篾匠还有些慌:“王爷那样尊贵,能见我们?”

宋好年咧嘴笑:“我老丈人丈母娘,自然见得,你们也休慌,派来礼官教习礼仪,你们跟着学,大面上头不出错就成。”

朱氏兴冲冲道:“大年,那我也能见着娘娘?”

“能。”

朱氏不禁搓着手道,“我这眼睛也不晓得修了哪辈子的福气,见娘娘一回,死了也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