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倒是不晕船,一个个把座船当成乐园,或看两岸风景,或钓水中游鱼,又有新鲜鱼肉吃,日子快活得很。
朱氏看得嫉妒,就想留个孩子与她作伴,可如真这个亲外孙坐不住,他淘起来朱氏也头疼,带了两日再不敢带,见着小霸王就躲。
如纯哩,正在断奶,他又不会说话,成日家板着一张小脸,朱氏有时还有些怕他。
旁的几个孩子都不是朱氏亲外孙女,她也没脸拉着人家孩子说话,最后只得抓着李篾匠跟百合。
船上没旁的事情,李篾匠弄些竹片、干草来,遍成精细的小篮子小簸箕给孩子们玩。含芷与他嘀嘀咕咕半日,没两日,李篾匠就编出个精致得不行的小屋子来。
这小屋子上下两层,有门有窗,透过门窗还能看到里头桌椅板凳一应俱全。李篾匠再编几个小竹人,含芷就跟姐姐们成日过家家玩,她年纪最小,却最喜欢扮老祖宗,几个小竹人都是她孙子孙女,玩得不亦乐乎。
百合趁这时候做几样针线,等回京好献给周王妃等人,虽说周王妃不缺她针线孝敬,可她这个媳妇手里出来的东西,自然与旁人不同。
再过些日子,座船靠近京城,来来往往官船多起来,一个个大旗飘扬,威风凛凛。不过这些船看到宋好年的船,总要避让。
朱氏看出来,得意得很,尾巴尖儿都要翘到天上去。百合怕她得意忘形,说她:“人家敬的是你女婿,你得意个啥?”
朱氏道:“我生了个闺女嫁给女婿,女婿如今日子过得好,难道就没有我的功劳?”
宋好年忍笑:“就是,丈母娘这事大功一桩,我一辈子感激你。”
百合恨得打宋好年:“她已经那样了,你还给她壮胆!回头兴头起来,看你咋收场?”
宋好年道:“到底是你爹娘,我老丈人、丈母娘,只要不过分,没有故意委屈他们的道理,她老人家要高兴就高兴,左右船上没旁人。”
百合无话可说,等到船要进码头,又与朱氏叮嘱一遍:“进了京城可不比咱们乡下,凡事多过心两三遍再往外说,要不然,你就是给青松招祸哩!”
百合说得严重,朱氏缩缩脖子:“我这把子年纪,还能不晓得这个?你放心!”
她越拍胸脯保证,百合越不放心,然而码头上已经戒严,宫里派来接人的仆役垂手肃立,马车赫赫扬扬排开,京城已近在朱氏眼前。
第463章463朱氏要进京2
百合这卦再没料错,让李篾匠去劝朱氏,就好比送羊入虎口。
过了一阵子,李篾匠出来,脸上的皱纹能夹死蚊子,他唉声叹气地说:“大妞,我说不动你娘。”
李篾匠没说动朱氏不要进京,他自个儿反给朱氏说动,与百合打商量:“要不然,你连我也带上?”
好嘛,带个娘不够,还要把爹也带上!
百合揉揉太阳穴道:“我与你女婿商量商量。”
回头果然与宋好年抱怨:“一把年纪,倒不安分起来,青松在京里才攒下一点子资历,他们这一去,可别给败完!”
宋好年道:“也不能怪老丈人、丈母娘自找麻烦,他们一把年纪,儿子媳妇不在跟前,本就心里凄惶,见见也好。”
再说,青松当年口口声声说将来带爹娘去京城享福,如今虽还不到享福时候,带老俩口见见世面倒也无妨。
人眼界越小就越容易糊涂,朱氏眼睛里只能看得到儿子,平素做下过多少糊涂事,带她出门,瞧瞧京城风光,才晓得世上有多大,她那点子算计多可笑。
百合还有另外一重顾虑:“他们要是去京城,总不能不拜见父王、母妃,我实在害怕。”
人不嫌母丑,子不嫌家贫,李家最穷的时候,百合也没嫌过家里,当初朱氏能把她提脚卖了,看在朱氏生养她一场的份上百合也没多计较,如今还肯照顾爹娘,要说她嫌贫爱富,那是不能。
百合怕的是朱氏这股子蛮不讲理的劲儿,想信王与周王妃都是斯文雅致的人,一辈子也没见过几个不讲理的泼妇。
要是官宦人家出身,自然晓得皇家威严,连稍微忤逆也不敢。可朱氏的见识,实在叫人摸不准:万一她犯糊涂,只当周王妃是她那可以随便说话的亲家母,岂不糟糕?
宋好年给百合宽心:“放心,有我在哩,就是看在我面上,父王母妃也不会计较。”
百合苦笑摇头道:“我哪里是怕父王母妃与他们计较,我只怕他们太不肯计较,到时候反给我娘这个糊涂虫起坏,那岂不是我的罪过?”
百合再担忧,也没道理不让李篾匠老俩口见儿子,到底与他们说好,一路上不许捣乱,到了京城也要讲理,这才将他们的行李也打点起来,再预备一架舒舒服服的马车与老俩口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