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 豆沙驴打滚

回头又叮嘱几个妹妹要听话,不可给二叔二婶添麻烦,要服管,要好生学习……

宜安说:“我看你倒像足外祖母。”这是说周王妃。

和圳一下子脸红,悻悻道:“我好心,你还不领情。”

宜安连忙笑道:“我当然领情啊,好哥哥,你回京去,见着我娘就告诉她,我可没调皮。”

宜安像足长平公主,长平是个能带兵打仗的主儿,宜安能老实到哪里去?

和圳看宜安一眼,只见她两只小手绞在一处,苦苦哀求,不觉心软,又说起来:“我帮你瞒着姑姑倒是可以,可你也要好好上学做功课……”

宜安给他念得头疼,不觉后悔起自个儿莽撞,干啥不好,竟顶撞表兄。眼珠一转,把含芷推出来:“芷姐儿还小,你多说说她。”

含芷眼泪汪汪地抱住哥哥大腿,大人们早告诉她,今年冬天她就能见着哥哥,可她才多大,只觉得冬天遥远得不行,一想到要那么久见不到大哥,她就很难过。

和圳吃力地抱起含芷,兄妹两个头凑头说半晌话,才算把含芷哄乖,这么一来,和圳自个儿倒顾不上伤感:光对付这群不省心的弟弟妹妹就够他受的了!

含芷不哭,如真却不管不顾,咧嘴大哭,百合都能瞧见他嗓子眼儿里的小舌头,又好笑又心疼:“你好好听话,等到冬天就能见着哥哥。”

如真大声道:“那明儿就要冬天!”

宋好年揉揉额头,这傻儿子,“明儿不行,得等几个月。”

如真哇一下又大哭起来,如纯皱着小眉头,抬手捂住耳朵,谴责地看着哥哥,他哥哥才不管,一心要留住和圳。

最后还是和圳许下好几样玩具,才算止住如真哭闹。

宋好年松口气,掐掐如纯小胖脸:“亏得你省事,要不然我都不晓得该咋办。”

谁知宋好年还是松懈太早,到和圳启程那日,好容易哄好的孩子们眼泪决堤一般,几个大人手忙脚乱,一个都哄不住。往日里如纯多省心,这时候也牵着和圳袖子不放手,他哭法格外叫人心疼:也不出声,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掉,沿着脸颊滴得前襟都湿了,哭一阵,抽噎一下回口气,

继续默默流泪。和圳再坚强也还是个孩子,瞧见弟弟妹妹们这模样,他也哭,差点儿就不想走,还是昭仁道:“往后又不是不见,你功课不能耽搁,在这里几个月,东宫官已非常不满

。你快些回去,也好叫皇伯父他们放心。”

一头是孝道,一头是友悌,和圳咬咬牙,放下马车帘子,强迫自个儿不去听外头哭天抢地声音。

如真难过得厉害,常娘子一个没抱住,他就扑到地下打滚儿,滚得一身黄土,脸上也好似小花猫。

含芷瞧着如真,忽然冒出一句:“驴打滚。”

这下孩子们都不哭了,只顾看着如真笑。如真含着眼泪,半晌说:“娘,吃驴打滚!”好吧,为着哄这帮小祖宗高兴,回家去还得做一回驴打滚吃。

天才本站地址:,最快更新!无广告!

柳三平在县里做活,消息就比在乡下时灵通许多。

他们与县衙门打交道多,迎春又每日来送饭菜,他跟迎春也相识,总能打听点啥。

这日迎春喜气洋洋地走来,柳三平道:“看你这模样,有啥喜事不成?”

迎春说:“倒不是喜事,就是我心里这口气发出来了。”

迎春好事将近,能让她憋气的,多半还是那几个拐子,柳三平也恨拐子——圆圆如今是她闺女,那样乖巧灵活的闺女,宋好节咋就忍心拐走?

柳三平遂笑问:“是判决下来了?”

迎春点头,“今儿县太爷开了大堂审案,但凡有点空闲的人都去看,杨大哥说,是为这惩恶扬善,叫大伙儿都学好哩。”

倒是柳三平他们活计忙,许多人还不晓得消息。工匠们干活辛苦,听见这等热闹事情,都想晓得原委,不好意思跟迎春搭话,围着推车的小伙计问东问西,那小伙计一边打饭菜,一边回答他们问题,忙得满头大汗

迎春索性走过去接过饭勺:“成了,我来舀饭,你跟大伙儿说说话。”

小伙计要跑堂,口角灵便,遂将宋好节如何嫉妒养兄、记恨亲妹,如何勾搭外人来拐卖几个孩子的事情说了一遍。

这些工匠家里头多半有孩子,天下父母心大抵相似,就是自家孩子不太如意,也多半不乐意他给人拐走,不禁都拍腿大骂宋好节不是东西。

小伙计又说:“今儿县令老爷开堂审案,好大的威风!”他手舞足蹈,说起大堂上悬得老高的匾额,差役分列两旁的威风,县太爷官服如何好看,他们姐夫如何厉害……

迎春是老板娘,她手底下的小伙计都管杨林叫“姐夫”。小伙计杂七杂八说了许多,众工匠听得津津有味,最后他才说起县令如何判罪:“都是斩立决,连等到秋决都不用,已飞马报往省里和京里复核,一有批复立即杀头。

工匠们哄然叫好,将作适才没跟他们掺和,只在一旁听着,这时候才慢慢说一句:“斩立决,只怕还轻了些。”

小伙计伸舌头说:“锦衣卫老爷们厉害着哩,就等死这些日子,我看那几个拐子过得还不如死了的好。”

将作笑笑不说话,小伙计跟着迎春回店里去。

过些日子,京城批复:几名拐子罪大恶极,本当凌迟,既已判斩立决,便循汉代旧事,施以硎刑,斩决后碎尸弃市。

百姓们没见着批复,不过都一个传一个,说那是皇爷亲自下的断语,可见恨极了这几个拐子。

没人不恨人贩子,百姓们只觉得畅快,拍手称颂皇爷英明,只有宋好年一家子晓得,这回皇帝好生吃了一回惊吓。

随同批复文书一同来的,还有一封家书,皇帝与太子亲自写信叫和圳回京城去。和圳确实有些想家,又舍不得镇上这些个人,情绪不由得低落起来,最后还是宋好年安慰他:“今冬我们就带着你两个弟弟去京城,在京里过年,再带上你们姊妹几个

去皇庄上玩耍,你回去好好读书学习,只消别耽搁功课,少不了你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