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 秀秀的证词

陈彬面上浮起一丝笑意,他没能从牛氏那里得到口供,反从宋秀秀这里有了突破,论起来还是宋好年自己积德,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顺手做善事回报到自己身上。陈彬在宋好年家中还算斯文有礼,一旦取得口供,便立时在老宋家显出锦衣卫的獠牙来,叫人把宋老汉和宋好时锁了,又把宋秀秀送到隔壁,留下几锭银子道:“你倒没糊涂透顶,拿着这些个银钱好生

过日子罢。”

回过头来审宋老汉和宋好时,这两个人晓得再也瞒不住,只得把当年的事情一五一十说清楚,连宋好年小时候与宋好时打过几次架都不曾漏掉。

待审完这父子俩,已是半夜,陈彬叫人连夜把他们送去城里县衙关押,自己与雪娘回宋好年家里去。

还没走出宋家大门,金宝冲上来要打陈彬,陈彬随手一推,他是有功夫的人,立时将金宝推到地下,跌破门牙,大声嚎哭起来。

金宝才哭一声,董氏连忙捂住他嘴,母子两个滚得一身土,狼狈不堪,陈彬等人看也不看,径自扬长而去。

听陈彬说完来龙去脉,宋好年不禁叹口气:“秀秀小时候确实……如今她也算懂事。”

陈彬忽然扬眉笑道:“如今你晓得自个儿身世,便须做好准备,只消我报上去,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人来接你哩。”

宋好年猛然一惊:“啥?”

陈彬道:“你是贵人之后,总不能真在这镇上过一辈子罢?贵人晓得你好好儿活着,定要接你回去。你要晓得,你亲生父母……”

宋好时心里一沉,打断道:“陈大哥,你且不要说!”

陈彬一愣,只听宋好年慢慢道:“陈大哥,你暂且不要告诉我我亲生爹娘都是谁。”

陈彬活了三十来年,头回听见这样古怪的要求,愣了半晌才点点头,还得劝宋好年:“你不想知道你爹娘的情形?”

宋好年犹豫一下,试探着问:“我……亲生爹娘,可还有别的子女?”

陈彬飞快道:“你有一位兄长、四位兄弟,另有一姐、一妹,如今都已成婚。”

雪娘又深深看陈彬一眼,插嘴道:“宋爷可是担忧回家后再有宋家这般兄弟争产的丑事?你大可放心,你本家非同寻常,且出不了这样事情。”

宋好年摇头道:“若我亲生爹娘如今日子不好过,我立时就会随你们回去养活他们,我家底虽不算丰厚,养活两位老人总没问题。”陈彬暗暗点头,宋好年此人最大的好处便是心地淳厚,颇有他亲生父亲的风采,“可我听你们的说法,他们都是贵人,能指使得动你们锦衣卫,想是个大官儿,又有许多子女,既过得这样好,我一个将

近三十年没见过的人平白插进去,反倒大家不安。”陈彬张张嘴,还要再劝,宋好年又道:“陈大哥,我晓得你是办差的人,我不好叫你为难。你若要报上去也行,只一件事:我媳妇如今才怀上孩子,离不得人。只求你再拖几个月,等我孩儿生出来,我们一家子去认亲才好。”

几个时辰前,陈彬的手下踹开宋好时家大门,冲进去捉住所有人。面对如狼似虎的锦衣卫,宋好时抖得如筛糠一般,颤声叫道:“老二老三惹祸不关我事!”

陈彬一瞧院子里那堵砖墙就觉不对,问清楚原委,又叫人从隔壁捉来宋秀秀,把众人都集中起来,陈彬道:“宋好节奉着宋牛氏去县衙里告状,道宋好年忤逆不孝,你们可有什么说的?”

宋老汉一愣,小声回道:“老大与老三已经分家,小老儿跟着老大一家子住,委实不晓得老三行事。”

宋好时却精神一振,大声道:“大人,我有话禀告!”

陈彬挥手:“叫他说。”

宋好时道:“老二忤逆不孝,确有其事!”反正他养着宋老汉,不孝的罪名追究不到他头上来,老三虽不是啥好东西,倒有几分急智,这一遭能弄倒老二最好,就是弄不倒,他也没啥损失。

宋老汉遇事一贯爱装死,听见宋好时污蔑宋好年也不开口,只推自个儿啥都不晓得。宋好时便添油加醋地说宋好年不肯奉养爹娘,娶妻不贤等事……他若是能认出陈彬,只怕还不敢这样说,偏生他一向只听宋好年与绸缎庄陈老板相好,却没怎么见过陈彬,再兼陈彬换上飞鱼服后整个人气质一变,就是熟人都难认出,因此宋好时滔滔不绝地说起宋

好年坏话,丝毫没想那是他兄弟。

陈彬一面听一面点头,叫书吏把他们说的话一字不漏都记下来,“这都是口供,回头审案子要用。”

宋好时愈发得意,寻思扳倒宋好年就在眼前,不是他做大哥的不疼兄弟,实在是兄弟那份好家业实在叫人眼红,他是宋家老大,将来自家这一支要由金宝传下去,该多给金宝攒些家底子才是。

便在此时,宋秀秀小声说:“不是这样……”

她声如蚊蚋,听力差些的人只怕听不到,但陈彬立时止住宋好时叫她说话。

宋好时脸色一变:“大人,这是我妹子,偷汉子叫夫家休回来,丢人得很。她说话没个把门的,又没啥见识,别污了大人的耳朵。”

陈彬递过去一个眼神,一名锦衣卫劈手给宋好时一巴掌,打得他口中渗血,脸颊高高肿起,不敢再多说一个字。

陈彬问宋秀秀:“你要说啥?”宋秀秀抱着圆圆,圆圆还不晓得发生啥事情,手舞足蹈地咯咯笑。她如今能这样活泼,都是宋好年的功劳,宋秀秀一狠心,跪在地下大声说:“大人,宋好年不是我爹娘亲生的儿子,凭啥孝敬我爹娘?

宋老汉瞬间脸色铁青,喝宋秀秀道:“你离婚时就有些个疯病,这会子病糊涂了不成?”

宋好时连连点头,想说话,脸肿得说不出,董氏连忙在旁帮腔:“大人,我家小姑子比老三年纪还小哩,她咋会晓得老二的事情,大人休要听她胡说!”

这一家子竟是要坐实宋秀秀的“疯病”,砸实宋好年忤逆不孝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