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义道:“你不是要开铺子孝敬我?”
杏儿摇头晃脑地说,“开铺子听不懂,我学打猎孝敬你也成!”
她爹讲打猎的故事可好听哩,杏儿每回给外头的小伙伴讲,都能收获一大批小弟,就连柳老爷家的小少爷也爱听,定时定点来听杏儿讲故事,雷打不动。
要是哪日杏儿不爱讲,小少爷还拿家里做的玫瑰松子糖给她,求着她哩。
这里百合跟李彩凤议定包子店的事情,天已擦黑,李彩凤留两人吃饭,两人都不客气,百合下厨帮忙,柳义叫杏儿去叫腊梅来一道吃饭。
第二日百合就叫文娃爹娘来先做一锅豆腐试试,李彩凤也试着蒸上一笼包子,计算蒸一笼包子要多少面、多少柴火,花多少时间,好定下价钱。
她们这里忙活,宋好年也没闲着,一家一家去跟老主顾打招呼,说清自家盘下豆腐坊的事情:“过两日开张,还请照旧来。”
在青柳镇上卖豆腐,散客都是小宗,每日不过卖出去五六盘豆腐,真正的大宗是柳府和几家乡老。
似柳府人口多、事情杂,每日少说也要三大盘豆腐才够用,若是遇着红白喜事、宴请宾客,需求更大,那时候就要提前来打招呼,让多做些。
再有就是几家乡老家里,每日也要用到一两盘鲜豆腐,几家酒楼、饭馆每日两三盘,这些都是大头。
宋好年到柳府,寻着升大娘,照旧说了豆腐坊的事情,升大娘拍掌笑道:“哎哟,这些日子没得豆腐用,我只好拿前头煎的豆腐块顶上,要是豆腐店再开不起来,就只好自家去磨豆腐哩。”
升大娘跟百合关系一向不错,又恭喜宋好年:“我家老头子说过你要盘豆腐坊的事情,这是好事,你和你媳妇都是能过日子的人,要好生过下去才是。”
“只一样,你赶明儿就给我送两盘豆腐来,我这里急用哩。”升大娘对宋好年的人品很放心,也不提验货,先带着他去跟府上账房说往后就从宋好年这里买豆腐,他每日送来记账,一月一结。
别的几家情形也都差不多,恭喜他开店的,着急催要新货的,因是大主顾,也都是一个月一结。
唯独宋族长那里不大放心,问宋好年:“我晓得别人家都是一个月一结,头一个月没有进账,你还能周转得开?”
他是族中长辈,对有出息的晚辈都格外照拂几分。
宋好年道:“还能周转开哩,若有难处,还要来求大伯指教。”先前宋好年舍宋家族人去跟柳府借钱,宋族长还老大不高兴,跟宋好年说过一阵话,气消得差不多,回头跟自家老婆子说:“你说,大年这后生也不见得多出色,又不大会说好话,可跟他说话咋就叫人
这么高兴哩?”
族长太太道:“那是个实诚人,可不就叫人欢喜?”
更何况大年还长得好看她这样年纪的小老太太,才是最喜欢实诚又好看的年轻人哩!
第二日宋好年同百合带上钱,到豆腐店和徐二丑好好谈了一通。
难得他刚一想出手铺子就立刻有人来接手,徐二丑向二人传授了不少做豆腐的诀窍,说清楚大主顾是哪几家,要同哪些人拉好关系。
这都是拿着钱都买不来的经验,小夫妻两个用心牢牢记住,对徐二丑千恩万谢。
徐二丑又道:“文娃他爹娘都是店里用惯了的,技术不比我差,你们往后有不懂的就问他。”
找乡老做中人、柳义当保人,写下一份契书,交割清楚钱款,自此这豆腐坊就归宋好年和李百合小夫妻俩所有。
豆腐店是个里外两间的格局,外头是个简单的店铺,里头一间垒着灶,一旁架子上挂着大大小小的豆腐格子、滤还有纱布,又隔了块极小的空间出来,里头一张木板小床。
做豆腐是个疲累活儿,乏了正好可以在这里歇息。
推开后门是一个土墙围起来的简陋小院子,竹子搭的棚子下面,一口甜水井,一副石磨。另有一个棚子,养着头毛驴,徐二丑把拉磨毛驴也给了宋好年。
百合里里外外看个不住,又兴奋又新奇,同时还要考虑有哪些地方得修补,哪些地方得打扫
柳义问宋好年:“这么个店你和弟妹两个人定然顾不过来,想好雇人了吗?”
“已是说好,还叫文娃爹娘来继续干活儿,他们都是熟手,人也有些交道。”有着宋好年介绍徐彩文的人情在,徐家两口子只会待他们亲热,等闲不会使绊子、偷空子。
柳义点头道:“这样也好,我原想着要是一时不趁手,叫杏儿她娘来帮帮你们。”
百合听见,忙说:“大哥先别忙,我正有件事情要和彩凤姐商量哩。”
“啥事?”
“我先跟彩凤姐商量过再说,如今先不能告诉你。”百合叫上宋好年去寻李彩凤,宋好年早习惯媳妇的自作主张。
倒是柳义一阵摸不着头脑,“啥事情还非要跟我家那口子商量?”
李彩凤已晓得百合盘下豆腐店的事情,见他们两口子一起来,老远就笑:“哟,两位老板今儿肯赏光!”
百合也笑起来:“我还要请你也做个老板哩!”
柳义两口子连带宋好年都不晓得她在打啥子主意,忙道:“啥子意思?”
百合便道:“彩凤姐,咱们自家姐妹,我不跟你说虚话,我觉着你包的包子味儿极好,比我在别处吃到的都好,你就不想着开个包子铺啥的?”
李彩凤这样精明强干的人,整天在家做些家务活,实在是浪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