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囊还是用碎布头拼成,百合自己一个人做不过来,央李彩凤帮她做一些,两个人三七分账,李彩凤也很乐意有一份收入补贴家里,还叫来小凤一起做,却不多收百合给的工钱。
干花香囊不如鲜花花篮卖得好,但也有人喜欢拼接香囊的巧思,有人喜欢晒干后幽幽散发的香味,积少成多,总有一些进账。
镇上有一家私塾,是柳老爷联合几位乡绅开办,其中读书人都自视甚高,嫌弃乡民伧俗,不愿意与他们多做交际。
但卖花是风雅事,天气不好时,百合也带着花篮去私塾附近转一转。这些学童羡慕城里人出手豪阔,自己却没什么钱财,百合自然不好一样要价,只管一文钱三枝花卖给他们,篮子却要自己带回家,留给他们就蚀本了。
一来二去,见着的学童一多,他们有时候就要挤眉弄眼起来。百合自己态度庄重,绝不与他们调笑,奈何学童们多数比青松大不了多少,正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年纪,就是百合虎着脸,也奈何不得他们。
后来百合便少去私塾,只叫青松带花去卖,免得闹出不好听的事情来,那就麻烦了。
这天下了点雨,青松卖花回来,满头满脸都是细密雨丝,百合连忙拉着他擦脸擦头发,又去厨房煮姜汤。
青松跟去厨房:“大姐,我不喝姜汤!”难喝得很。
百合哄他:“我给你往汤里多放点红糖,一准儿不难喝。”她可不敢让青松得风寒,不然一家子都能被拖垮。
乡下孩子馋糖,青松听说有红糖,犹豫一下,决定还是喝姜汤。他又跟百合说起在私塾的见闻:“姐,小秀才跟我问起你。”
“谁?”
有了李篾匠送来的精致小篮子,百合就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
她从柳府的丫鬟那里发现商机,没多久机会就被别人抢走,可惜抢她机会的人只会依葫芦画瓢,没看出来除了柳府之外更大的机遇。
百合折来桃花,或一枝独秀,或旁逸斜出,或团团围簇,在小竹篮里摆出各式各样的造型,叫人看了就眼前一亮。
她又把自己也收拾得干净清爽,带着花篮去镇上路口叫卖。
大路上马车来来往往,有人听见外头清脆的叫卖声,腔调不俗:“三月初开桃花,带回一枝春天!”
卖花寻常,太平县城里也常有人采了新开的杏花、桃花、茉莉叫卖,但在这乡下似乎还是头一遭,更何况叫卖声颇有雅意,仿佛有些见识。
就有人掀开车帘唤百合过去:“带你的花来看看!”
百合连忙走上去,举起花篮给对方看:“您瞧!”
若是年纪稍大的男人,就说“桃之夭夭,宜室宜家”,若是矜持羞涩的小娘子,就说“人面桃花相映红”。百合也顾不上大妞没读过书的事情,先要把这些花卖出去要紧。
那些路过又被她叫卖吸引的人,看她虽其貌不扬,却眼神干净、笑容淳朴,就先有两分好感。再加上她嘴甜灵活,花也选得美观,篮子也精巧好看,纵然她一篮子花要卖十个钱,往往也会出钱买下。
李篾匠编篮子,最大的也就卖两三文钱,小篮子的成本远远不足一文钱,百合装点花,张嘴就卖十文钱,翻了十番以上。
花漂亮,篮子精巧,带回家可以赏好几天。待到花瓣枯萎飘零,小篮子还可以悬在壁上、摆在案头做装饰,颇有野趣,对买家来说绝对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