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既然自诩清官,想来也不会贪我这点儿便宜。娘子虽无月俸,却也带来了不少家当。我不好和娘子算得那般清楚,只想管娘子讨一张十色笺。一张笺纸,便可抵得一日的饭钱。这般买卖,可是划算得很,娘子以为如何?”
一听她要十色笺,崔钿本想稍稍难为她一回,可转念一想,又觉得确实划算,便干脆道:“不过是张纸,给了你便是。外人瞧着那纸稀罕,可等我回了开封府,还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两人说了会儿话儿,不多时,那摆摊的妇人便端了盘八公山臭豆腐上来。崔钿闻着这熏人的臭味,实在不想下筷,可抬头一看那徐挽澜的笑脸,崔娘子心上一横,如英雄自戕,壮士断腕,皱着眉,苦着脸,夹着那臭豆腐,十分勉强地送入口中。
嚼了两下之后,这崔娘子的神情渐渐缓和了些,抬眼看向徐挽澜,别扭道:“倒还凑合。”又吃了两块后,她眼瞧着徐三娘,出言诧异道:“怎么只有一盘?难道你不吃么?还是说,你是打算和我分食?”
徐挽澜微微一笑,说道:“我要的不是‘八公山臭豆腐’,而是‘八公山豆腐’。实不相瞒,我不爱吃臭豆腐。这解语花,乃是特地为娘子备下的。”
她话音刚落,那摆摊的妇人便端了一碟热腾腾的四季豆腐过来,闻起来鲜香至极,与那臭豆腐全然不是一个路数。崔钿瞧着那碟豆腐,气极反笑,边拿绢儿抹着嘴,边道:“你坑了我半晌,我非得还回去不可。你不是要包了我今日的吃食么,那你这一碗,不若也归了我罢。”
徐挽澜一笑,才要说话,忽见天色愈发阴沉起来,浓云泼墨,山木惨惨,耳边亦隐隐听得轻雷阵阵,显然是有急雨将至。徐挽澜心上一滞,不由得收敛了笑容,抬头看向崔钿,不好意思地说道:“出门之前,我答应了我那弟弟,要给他买两枝荷花回去。这天色欲雨,卖花娘子只怕会急着收摊。这碗豆腐,娘子想吃便吃。我出去买了花儿,马上便会回来。”
崔钿也不甚在意,只点头道:“你倒是疼你弟弟。我可事先跟你说了,你但凡回来得晚一点儿,便连豆腐渣都吃不着了。”
徐挽澜一笑,边起身边逗她道:“咱可说好了,待我回来,若是见着一点儿豆腐渣,那娘子就得再给我一张十色笺了。”
崔钿急道:“哪个跟你说好了?”她气得丢了筷子,抬眼看向徐挽澜,却见那小娘子行步如风,出门而去,连头也不回一下,显然是着急得很。崔钿瞧在眼里,但以为她果真是急着给弟弟买花,倒也不曾多想,只又拾起筷子,吃起了豆腐来。
她这筷子,先在那香豆腐上停了两下,又在这臭豆腐上点了两下,最终,还是缓缓夹起了臭豆腐来。这东西外陋内秀,便好似这寿春县城,初来之时,令人觉得与开封府相去甚远,可谓是云泥之别,可待得久了,又觉得这寿春县城,比起那熙熙攘攘的开封府,反倒多了几分人味儿来。
黯霭阴云覆,滂沱急雨飞,却说这徐三娘离了那豆腐摊子之后,急步匆匆,往那花市深处寻去,可才走了没多久,便有大雨劈里啪啦地浇了下来,打了她个措手不及。徐挽澜正微微蹙眉,抬手遮雨之时,忽地瞥见几步之外,芳树之下,有个白衣郎君正弯腰俯身,手忙脚乱地将枝枝风荷收入竹篓之中。
眼下大雨瓢泼,他只顾着用身子护花,却都不记得给自己撑伞。徐挽澜定睛一看,只见自己那把绿油纸伞,也被好生放在竹篓里头,而那竹篓上头,还披盖着一层薄衫,为竹篓里的荷花及纸伞免去了风吹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