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二十六章

朕的心头好 自溪 3244 字 12个月前

她连忙转身,就准备跪下迎驾,被谢樟抬手虚扶了起来,“嬷嬷到这里许多日,过得可好?

“多些皇上挂心,老奴一切都好。”钱嬷嬷看着眼前俊逸的青年,眼中带出点点湿意,那个小小的孩童已经长得这般大了,若是和妃娘娘能看到,该有多高兴呀。

“宜贵人性情温婉,带老奴和其他下人都极其宽和……”钱嬷嬷低下头,轻轻用袖子拭了拭眼角。

谢樟环视着这座位置荒僻的宫殿,却发现这座宫殿其实环境十分清幽,虽然只是冬季,但庭院中萧瑟的花木依然能看出到了春日,这些草木葳蕤的景象。

谢樟在院中随意的走着,看到小柱子几人都不敢动作,摆了摆手道:“你们做你们的,不用管朕。”说罢看向已经被扫起来的一堆积雪,突然道:“你们谁会堆雪人?”

几个小太监面面相觑,半响后才都怯生生道:“奴才都会。”

谢樟脸上的表情一下子笑开了,挽了挽袖子道:“你们说如何弄,朕来试试。”

钱嬷嬷惊得瞪大了眼睛,连忙上前道:“使不得使不得,皇上若是受了寒,奴才们万难恕其罪,还请皇上心疼心疼奴才们,莫要糟蹋自己。”

小柱子几人也齐齐跪倒在雪地之上,不住的磕头,请他住手。

谢樟只觉得无趣,只能收回手,在院子中转了一圈,抬脚走进内室,进去之前还交代了一句:“你们将雪堆出一对儿兔子出来,若是堆得不好,自去敬事房领罚!”

钱嬷嬷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只要皇上不亲自动手,其他人如何她便管不得了,何况宫中苦闷,这些小太监也都是十三四岁,正是爱玩耍的年纪,往日里打扫时,也长将积雪堆成各种样子,便是手下不精巧,应也不会太差。

跟着谢樟进了殿中,果见皇上脚步都没有停留的,便走向了内室,她也连忙端着茶具跟了进去。

内室已经挂上了他让人送来的竹青色帐子,给暖香融融的室内带来一抹清新,看着便觉心情好了许多。

谢樟随意扫了两眼,便看到在薰炉旁放置的两个木架子,上面分别订着两块看起来硬邦邦的布片子。

他走过去,刚想要伸手摸一摸,便见钱嬷嬷赔笑着过来,飞快的将那两个木架子移到了一旁,并且拦在了架子前面。

谢樟狐疑的看了看木架子,又看了看挡在前面的钱嬷嬷,道:“这是什么?”

钱嬷嬷张大嘴巴,想了半响,道:“是女人家用的东西,实在是不便给皇上看呢……”

谢樟不相信的看着她,女人用的东西?唬谁呢?他就是再没见过女人用的东西,也能想到那要用的必是柔软的才好,这么硬邦邦的不怕磨得慌吗?

嘉宁十五年冬,势必是个会被记入史册,也被天下人记住的时间,在距离新春还有半月时,皇后薨。随后礼部右侍郎的徐大人一家因“巫蛊案”被下狱抄家,谁想却意外扯出了一个大贪官。

谢景屹看着眼前抄家出来的东西,脸色极其沉重,结果小吏清点出来的册子,略微翻了翻,脸色越发严肃。

皇后薨逝,皇上按例要辍朝五日,因此谢樟也回到了大和宫居住。自从那日与宜平在坤德殿外分开后,这两日两人便是再见,也未有机会说话。

谢樟歪靠在迎枕上,看着窗外的小太监清扫积雪,发出扫帚划拉地面的声音,让人心情说不出的郁闷。

徐英端了杯茶上前,小声道:“皇上,天气寒冷,还是将窗户关上吧。”

谢樟没有看她,也没有说话,依然是一脸惆怅的看着外面。

徐英面色有些讪讪,将茶碗放到榻几上,小心道:“皇上喝口茶吧。”

不知为何,谢樟突然觉得烦躁起来,冷冷道:“退下!”

徐英吓了一跳,心里不由委屈,眼圈便红了起来。谢樟看着地上的雪渐渐被扫成了一堆,突然想到了什么,唇角弯出一个弧度,转身就要从榻上起来,却迎面撞上了立在榻前的徐英。

谢樟只觉得肩头撞到软软的一片,还不待他反应过来,就见徐英面色痛苦的捂着前胸。他当即脸色一僵,心中越发气恼,对外喊道:“刘洪!”

徐英见他这般,连忙放下手,忍着疼请罪:“奴婢无眼,冲撞了皇上,还请皇上责罚。”

谢樟不看她,面色阴冷的看向匆匆跑进来的刘洪,厉声道:“朕不是说过不让她在跟前伺候吗?这是怎么回事?莫不是你这奴才也不将朕的话听进耳朵了?”

刘洪一进来看到徐英便是一愣,随即便听到皇上的斥责,他连忙跪下:“皇上息怒,谢大人求见,奴才出去相迎,才这般出了纰漏,还请皇上责罚。”

谢樟听闻谢景屹到来,也顾不得计较徐英如何进来一事,伸脚由刘洪伺候着将鞋穿好,抬脚向外殿走去。

走了没几步,谢樟转头看了眼徐英,道:“朕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许你出宫。你若想明白了,便给刘洪说一声,朕看在自幼照顾朕的份儿上,不会薄待。”

徐英眼泪直流,怔怔的看着谢樟,谢樟却不再看她,带着刘洪径直离开。

谢景屹站在大和宫正殿,缓缓打量着四周,大和宫虽为皇帝寝宫,却并没有市井中人们想的那般奢华,在谢景屹看来,这座大殿的布置简直朴素到了极致。

一案、一几、三个博古架,便是连座椅也不过两三把,可都是民间已淘汰的样式,只因坐着实在难受。

不过毕竟是皇帝居所,东西虽少,质地却是金贵,用的都是赛黄金的鸡翅木,就连博古架上看似随便放的几样物件也绝非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