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三九

“王宰相倒是安享,连此等小事都不与儿子细说,还需他人指点。”天子因王修晋不知衙门都做什么,而对王宰相的老实而满意,“他与村民立契约,倒有些意思,可有契约的详情?怎么还想送到衙门?”

“依着写信之人的意思,送入衙门是用来备案,若是两份契约,一人一份,有了争执,便有公说公婆说婆,可衙门那有了第三份便不同,谁也不能说对方改了契约的内容,而日后若有事端,也不会出现无据可寻。”皇子说完后拱手向父皇,“儿子以为依法可用。”

天子看向皇儿,“哦?”

“父皇之前的铺子,有无契,有契也都是两份,无契讲的是信义,与铺子做生意,货银两讫,长供之人,若是突然断货,无凭无证,只是失了信义,惹几声骂言,并无其他损失,甚至还有可能会因为高价供与另一家而获利。父皇的铺子,众人虽不知东家是谁,但也知是不可得罪之人,便不会有些烦恼,若无背景可言之辈,便会受损巨大。我朝素来重商,当设于此法,受惠于商人。”皇子说无契,又道两份契的弊端。

天子望着一脸自信的皇儿,在心里点头,似乎此子也有可取之处,并不是愚人。三份契的利弊,天子在最初便想得透彻,他补行商时也非一帆风顺,自然受了不少损失,后知立契,也如同旁人一样,只立两份,未做多想,也有被坑之事,因稍露身份,对方加以补偿,如今想想,天子也只是暗中无奈的摇头。“此事皇儿写份折子依规矩送上,若能到朕的案前,或是有人在朝堂上提起,便依了皇儿。”

皇子眨了眨眼睛,然后立刻行礼谢恩,被叫起后陪同父皇又扯了一会儿闲话,便退出御书房,一路未必有何不同之处,直至进了自己的院子,关上房门,才挥了一下拳头。身为皇子,说不喜欢那个位置绝对是骗人的,但是他有自之知明,他不是那块料,但自从常常被叫父皇叫去,他也动了一些心思,即便得不到,也要有个安逸的出处。同时,他也清楚,受父皇重视,也会被其他兄弟视为眼中盯,日后行事更要多加小心。

写奏折,皇子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叫来李菻善,问他可知如何写折子,李菻善缓了一下才微微点了点头,皇子见李菻善似有犹豫,心中不喜,倒也直接问了出来。

“草民见过祖父写折,奏请军需。”李菻善说完之后看向皇子,心内不解皇子为何要写折子,有什么想法可以向皇上直接提,若是皇上觉得不错的想法,能直接下令的便会下发,需在朝堂上讨论的,也会在朝上说说,何须折子?

“那就由你来执笔,然后照着规矩送出去就行。”皇子点了点头,没写过折子,不知要钱和提意见有何差别,便让李菻善研磨写折子。

李菻善并没有动,“折子好写,送却是个问题,草民并无官职,如何送折子?还是要落上皇子的名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