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预镇守荆州多年,虽然他的防区只是在魏国所控制的襄阳一带,但却不妨碍杜预对吴人所控制的区域进行侦察了解。
杜预在这几年时间内,派出了大量的斥侯,潜入到了吴境之内,勘测地理,绘制地图,刺探军情,了解民风,对荆州方方面面的情报都进行了收集,甚至做到了事无巨细,杜预对吴国荆州的了解程度,不亚于自己的指掌。
为了获得更为直观的情报,杜预还不顾风险,自己装扮改扮,偷偷夺潜入到了吴国境内,去查看地形,甚至他最远还到达过长江的岸边,亲自体验了那一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同时也对吴国的长江防线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如果不是部下拼死拦着,杜预甚至有可能找条船来,偷渡到长江的南岸去,瞧瞧南荆州是何状况。
杜预不通武艺,不懂骑射之术,很难想像他这样文弱的人能担任军中都督的要职,领军作战,独挡一面,不过杜预有着他自己的优点,那就熟知兵法典籍,通晓山河地理,世人谓之杜武库,历史上浩如烟海一般的军事典籍,杜预都可以信手拈来,了如指掌,可见其知识的渊博。
但杜预又不是像赵括那样只会纸上谈兵,杜预走得是实践派的道路,对于军事情报,他总要仔细地分析综合考量之后才会采纳,对于军事地理,他甚至要亲自勘查之后才会下定论,所以杜预往往能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对战争的走向进行精确的预判。
此刻当曹亮问询起陆抗可能的逃跑方向时,杜预就给出了自己的判断,而且分析地头头是道,曹亮微微颔首,王濬等人也是连连点头,都认为杜预说得很有道理,陆抗逃往江陵的可能性显然要比逃往交州更高一些。
确定了吴军的逃亡方向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曹亮当即下令,魏军仍旧兵分三路进行追击,不过和先前不同的是,劲骑营将会调往江北,而右卫营将调往江南,由屯骑营和右卫营组成一个新的步骑混编部队,在石苞的率领下,沿着长江南岸向江陵方向挺进。
而劲骑营则北上过江之后,与射声营和中垒营组成北路混编兵团,在杜预的率领下,从长江的北路进军江陵。
而王濬的水军,除了留下一部分的战船用于摆渡之外,其他的所有战船,即刻启程,沿着长江水道向江陵方向前行。
曹亮给王濬的任务比较繁重,不但要击败沿途遭遇到的所有的吴军战船,而且要封锁长达数千里的长江,让江南岸的吴军无法渡江到达北岸。
陆抗的军队,从武昌撤离之后,基本上就是沿着长江南岸向巴丘方向逃亡的,暂时还没有发现他们渡江北上的情况。
但江陵城却是处于长江北岸上的,所以如果陆抗真得准备逃往江陵的话,那他肯定会选择在某个地段渡过长江,到达江北的。
整个江北都是云梦泽的范围,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沼泽遍地,道路复杂,如果没有向导,不能对云梦泽的地形地势有所了解的话,必然会深陷入泥潭沼泽之中,不可自拔。
在这样糟糕的地形环境之中,吴军的生存适应能力自然是远远要高于魏军的,他们熟悉这里的环境,完全可以借助于地利之势与魏军进行周旋,甚至进行反击。
所以曹亮给王濬的主要任务就是阻止陆抗的军队从长江南岸渡江到北岸去,阻止他们进入云梦泽。
尽管吴军还有一部分的残余舰队,但这些战船已经无法再对魏军水师构成威胁了,魏军水师横行于长江之上,已经可以牢牢地掌握长江的制水权。
掌握了长江的制水权,就等于是掌握了吴国的命脉,吴国以孱弱的实力能和魏国抗衡长达四十余年,凭得是什么?不就是坐拥长江天险和无可匹敌的水军舰队么,如果吴国没有水军这样的镇国之器,恐怕早就灭亡了,根本用不着等到现在。
如今强大的吴国水军已经是灰飞烟灭了,残存的那不多的战船早就成了惊弓之鸟,根本就不敢再和魏军水师对战了,所以现在真正能在长江上横行无忌的,只剩下了魏国的水军,魏军水师的战船所到之处,无人能再攒其锋,所向披靡。
现在曹亮就是要利用水军的这种制水权优势,将吴军隔阻在长江两岸,使其无法轻易地渡江往来。
以前吴军拥有水军船队的时候,渡江如履平地,轻轻松松地就完成了,他们往来与江南江北,可以说是随心所欲的。
但现在一切都彻底地改变了,没有了战船之便,吴军想要横渡长江,都快成为了遥不可及之事。
不过如果没有干扰的话,吴军依然可以想方设法地来渡江,包括征用长江渔民的渔船,或者自己动手扎一些木筏和竹筏,尽管渡江的速度会慢上许多,但也不失为最后的一个办法了。
而曹亮现在让王濬出击,就是为了堵上这个漏洞,彻底地将长江水道给他封上,让南岸的吴军无法轻易地北渡,让北岸的吴军无法轻易地南渡,这样就可以分隔长江南北的吴军,令其首尾不得相顾。
曾经依仗着长江天险而存在的吴国,现在却被长江天险所隔阻,所以掌控了长江水道,也就等于是掌握了吴国的生死存亡,那怕陆抗竭尽全力,却也是无力再回天了。
在水军西进的同时,曹亮让石苞也加快了行军的步伐,配合水军,对身处于南岸的吴军进行追击。
长江南岸的地形相对于北岸,条件就好的多,最起码南岸没有那么大规模的沼泽和迷宫一般的道路,有利于骑兵的行进,只要陆抗无法进入到云梦泽之中,就不会对魏军构成多大的威胁,曹亮要求石苞,要尽可能在吴军到达公安之前,将其歼灭,不让他们有机会返回到江陵去。
() 1秒记住网:baoge。bao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