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上柱国将军欧扬

帝国的晨辉 硕鼠 2283 字 10个月前

但几个殷地安祭司和酋长,则完全不同。

这些人大多会说被称为“神语”的汉语(其实是祭司阶级专用语言),来到煌煌华夏,这些没见识的的土包子认定自己真的到了神域,恭敬的态度无以附加,非常配合的把新大陆所有情况叙述的清清楚楚。

内阁也是以此确定的欧扬的战果并不掺假(或许还少报了一点),只是敌人的水平,嗯。

怕是一个库夏兵能打10个阿兹特克兵吧?

兵部尚书杨大人(他也是上柱国)挥舞欧扬一并送来的黑曜石剑,重重砍在一副从库夏缴获来的札甲上。

结果理所当然,锯齿一样黏在木棒上的黑曜石碎了一地。

也就是说,根本不破防啊。

“阿兹特克人还没有铠甲,别说10个了,库夏的甲骑具装随便一冲,我看一打100都没问题!”

处在扩张大潮中的国家有一个好处,即使是文官,也有一定的军事经验。

说话的吏部侍郎就是如此,他年轻的时候参加过对吐蕃的远征行动,现在也还挂着野战军预备役校尉的军衔,所以在军事上也有一些发言权。

内阁成员们各个一脸便秘的表情。

现在看起来,这欧扬简直是捡漏啊,如果他的捷报早来几天,大家完全可以以阿兹特克兵太弱为由单独给他设置障碍(否则库夏前线的官兵怎么会服气),可现在怎么办?

难道为了这么一个人,内阁还要把公告收回来重发不成?朝廷的脸还要不要了?

与前几天的争吵不同,这一次,兵部和吏部是站在同一堑壕里的,前者需要考虑上柱国的水分问题以及库夏前线的高级军官们是否能心理平衡,后者则单纯的希望不要有那么多不受吏部控制的高级军官(上柱国算半个内阁成员,而内阁的任免不需要走吏部的程序——换句话说,出了内阁成员之外,华夏所有公务员都或多或少受到吏部的制约)。

但是,欧扬也不是没有支持者。

出人意料的是,首先站出来的户部,他们支持欧扬的原因很简单——经济利益实在太大了!

按照欧扬送来的俘虏所说,整个新大陆,土地面积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整个华夏帝国!

这样一片崭新的,从未开发过的领土,加上几千万可以作为初级劳动力的人口以及许许多多新作物,怕是未来一百年的主要经济增长点都在这里了。

对户部来说,这功绩,一个上柱国来酬谢根本不算什么大事,再给两个上柱国都行,要不然户部都想干脆给欧扬一个侯爵。

新洲侯,当的起对不对?

甚至有人都觉得,侯爵配一个新世界都显得小了,郡王还差不多。

只是,欧扬是纯正的汉人,给他封王是害了他,不是奖赏。

第二个站出来支持欧扬的是三位辅政大臣,倒不是两位次辅跟韩昆一样知道点什么内幕,而是他们觉得,朝廷的信誉比一个上柱国重要得多。

再说,前几天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基础就是所有敌人都无法对华夏军队构成足够威胁,对手是甲骑具装也好,皮衣石斧也好,都一样,现在推翻这一点已经来不及了,为了维护朝廷的权威也得给出这一个上柱国。

皇帝对此不置可否,不过皇太子很明显支持欧扬,否则也不会单独为他搞一出露布飞捷的把戏——从远西接力到京师,路途耗费可不算小。

下一个支持者是礼部——欧扬现在是礼部的官员。

于是乎,欧扬已经得到11位内阁成员中6位的支持,在皇帝表示中立的情况下,其他几部就算都反对,也可以得到通过。

何况,对上柱国一事兴趣不大的工部、刑部,根本懒得表态——或者说,他们也希望维护内阁权威。

于是,在欧扬还不知情的情况下,他这个预备役校尉,一步登天,在宗伯风等人之前,直接荣升上柱国将军。

算起来,连升3级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