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黑色的海5

帝国的晨辉 硕鼠 2282 字 10个月前

咔嚓!

“蚱蜢”号舰艏处传来一阵刺耳的木材断裂声。

这是第三艘不知死活,拼死横挡在李华梅船头的长船。

与前面它的两个同伴一样,这艘船被动力充沛的“蚱蜢”号拦腰劈成两半。

大约50个蛮族士兵惨叫着跌入海里,然后华军铁甲舰毫不减速,从落水的西方士兵头上驶过。

海水中立刻涌出一片深红。

从外表上来看,需要兼顾吃水深度,装甲,火力的“蚱蜢”号并不比灵巧的长船威武雄壮。

浅水重炮舰低矮的外形,会让第一次见到她的人产生一种很深的误会——这是一艘单薄的小船,虽然披着铁甲,但内在一定不够强大。

就像一个虚弱的农民,穿着战神的铠甲,虽然刀枪不入,但改变不了那里面只是一个虚弱农民的事实。

然而,真正硬碰硬的相撞之后,蛮族士兵发现他们错了。

错的离谱。

“蚱蜢”号实际上是一个满载排水量过千吨(标排850吨)的壮汉,只论吨位,比那些巍峨高大的克拉克、加列们大将近一倍,更别说这些最高不过百多吨,实际在70吨上下的单层甲板长船了。

华军撞沉第5艘长船后,蛮人才意识到,横挡在华军面前的做法,除了增加伤亡外,没有任何意义。

他们毕竟不是遇到华夏人之前从不知失败为何物的奥克兽人,并没有付出过半伤亡仍能顶着炮火杀伤坚定冲锋的能力。

虽然苦寒之地磨练出来的蛮族性子也算的上坚韧,但本质上并不脱离封建军队的范畴,与山羊人那种强调纪律,非常接近近代军队的组织形势,以及食人魔、哥布尔那种傻到不畏死的战士,差的仍然很远很远。

于是,虽然蛮族将军们都在大声呵斥,命令士兵围上去,但挡在前面的其它长船,都纷纷向两侧散开。

其实,这才是更有效的做法,“蚱蜢”号必然会从他们身边经过,这些长船让开航路后,反而有了一个短短的时间窗口,与李华梅近距离并行。

一个高大的瓦兰吉将军抓住机会,把一个带着绳索的锚钩扔到从他身边驶过的“蚱蜢”号甲板上。

“太好了!抓住了!”

蛮族士兵一起发出兴奋的欢呼。

“准备跳帮!”

将军手持打到吓人的战锤,大声命令。

“开火!”

“蚱蜢”号的甲板上,20个陆战队水兵站成两排,用手中的步枪指向这艘被本舰拖着向前的长船。

一阵乒乒乓乓的乱枪过后,长船上已经没有站着的活人了。

有人看到那个强壮的西夷首领,脖子上挨了一枪,带着头盔的脑袋飞上半空,扑通一声掉进了水里。

然后一个水兵手持登船斧,几下砍断绳索,两船再次脱离。

陆战队对着后方趁这段时间靠近一点的长船继续射击。

与陆军相比,陆战队员们不太喜欢齐射,常年在海上作战、训练的士兵,通常具备比陆军更优秀的射术,但无法向陆军那样强调设计纪律(海上步枪射击的空间太狭窄了,无法支撑那么多人齐射。)

这让华军的步枪射击开起来不像陆军那么气势惊人,不过,陆战队的武器比陆军普通的野战兵更先进一点,所有人全都是岭西三十年式,快速射击情况下,压制载员百人上下的长船并无多少问题。

20个陆战队员每次超一艘长船打光一个弹匣,共120发子弹,差不多可以杀伤一艘长船上一半的敌人。

几轮过后,所有瓦兰吉长船都不敢继续追击了,甚至其中一艘因为水线中弹过多,正在缓缓地下沉。

与此同时,舰炮仍然对着乱作一团的联军大型战舰射击,由于不再保持阵列,虽非自愿,但很多船替同伴们挡了几发炮弹炮弹,这使得一些大船有机会逃脱必死的命运。

但同时,严重的混乱局面也在舰队中引发多起碰撞,致使某些有机会逃离的战舰因此瘫痪在海面上,这给了“蚱蜢”号几次一炮带走多艘敌舰的机会。

“蚱蜢”号再次超越联军战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