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乌尔拉草原上的最后一场战斗2

帝国的晨辉 硕鼠 2271 字 10个月前

所有人都有铠甲,其中最富裕的一部分人身上甲胄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散发着闪亮的银色光芒,这是铁甲。

看起来保养的不错,但用望远镜仔细看过去,就会发现样式十分混乱。

既有传统东方样式的札甲,也有华军几乎从来没见过的,龙虾壳一样的板条甲。

当然,混杂样式的鳞甲和西方常见的锁子甲是主流,显然,在乌尔拉,缴获西方人的铁甲比自己生产要容易的多。

铁甲兵数量不多,大概有几百人,更多的精锐牧民装备的是黑色皮甲。

这些甲胄的制作方式同样有不小的区别,最好的那一部分,是用牛皮反复捶打后,以制作札甲的方式造成的皮札甲。

这种皮札甲防护力不次与质量稍差的铁甲,但成本价格昂贵,数量比较稀少。

绝大多数,还是几张皮子整体鞣制后,贴在一起制成的皮胸甲,这东西只能在中远距离上抵御轻箭,离得稍近一点,吃上一发柳叶重箭都会迅速丧失战斗力。

不过,有甲胄总比什么都没有强。

左恒柏用望远镜仔细看去,缓慢逼近过来的牧民有一大半根本没有防具,甚至连像样的衣服都少。

绝大多数人裹着又脏又破的羊皮袄,剩下的也不过是颜色素淡的麻布衣裳——大概是从西方不知道那个势力手上抢来的。

这些牧民本来就穷,最近一年,根本没抢到过任何东西,反倒是被俄特勒亚的优势兵力狠狠收拾过几次,背叛雅若琪琪格后,他们有遭到原主人的追杀,生活愈发艰难,这一点,从装束上就能看出一些端倪。

好处是,严酷的草原生活和不间断的战争,仍然促使着他们严格遵守各位台吉主子的命令——不遵守命令,是绝对没有活路的。

另外,乌尔拉人的马匹存量还有不少,即使叛军沦落到一人一把铁质兵器都凑不出来的现在,一人一马却还是能保证的。

6000骑兵,这也是鞑靼叛军敢于冲击华夏车阵的依仗所在。

黑压压的牧民缓慢靠近,一个个装出凶神恶煞的样子,渐渐来到车阵500米开外。

两个华夏冒险者围在火堆旁,一边烤着几只白面蒸饼,一边聊天。

“那些家伙还真来送死了。”

其中一个无视背后被虎羌兵拖进车阵,正绝望挣扎的鞑靼士兵,掏出一个满满当当的酒葫芦,递给同伴。

“可惜不让我们出击。”另一个语气不满的说:“不知道左小将军为啥非得扶持那些鞑靼人,其实我们自己直接上,也就赢了。”

“我倒是无所谓,反正左小将军说,这次赢了,不管有没有斩首,咱们每人可以得一匹好马,50只肥羊。”

冒险者把串着蒸饼的签子收回来,放在嘴边吹了吹。

“烤好了,吃吧。”

车阵边缘,上百虎羌兵和左恒柏的警卫老兵反向摸出去,轻松屠杀那些只带着短刀,试图偷袭的鞑靼薛怯。

过了很久,第一声惨叫才划破清晨寂静的夜空,随后是一声慑人的虎吼。

血腥气开始在空气中蔓延,大约300个负责偷袭的鞑靼被200华军打得步步后退,全副武装的虎羌兵在这种冷兵器步战中所向无敌,老虎们挥舞着斩马刀,卡瓜切菜一般把鞑靼兵和他们单薄的武器一刀两断。

稍微靠后一点的位置上,是一排排沉默跟进的红衣兵,他们没有开枪,只是用横刀或刺刀一个个给漏网的鞑靼人补刀。

片刻之后,损失惨重的鞑靼薛怯终于忍受不住这种一边倒的屠杀,领头的几个首领绝望的大喊一声,带头向后狼狈逃去。

他们摸过来的时候没有骑马,现在自然也只能跑着回去,原本在这种情况下,能逃走的人应是十不存一,不过华军并未追击。

一个红衣兵在尸体堆中挑挑拣拣,过了好一会,他才满意的从一个被虎羌拧断脖子的鞑靼十夫长身上找到一只红羽哨箭。

按照投降的叶尔登等人的说法,在鞑靼人的夜袭中,这种红羽哨箭代表“偷袭成功,全面攻击”的意思。

那名红衣兵提起死者扔在一边的步弓,斜指蓝天,用力拉个满月。

“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