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俄特勒亚

帝国的晨辉 硕鼠 2422 字 10个月前

“轰!”

随着一声炮响,一枚8磅铁弹划过1500多米的距离,径直砸入被当做靶标的小树林里。

之后就是沉闷的炮弹落地声和一阵噼啪乱响,从望远镜中,可以清晰的看到被炮弹劈碎的树枝、木屑正四处飞溅。

“打得不错!”俄特勒亚国王,伊凡四世放下手中昂贵的黄铜制单筒望远镜,大声称赞他新任命的宫廷炮兵主官。

“奖赏5俄亩土地,2户农奴,10金币!”

5俄亩几乎相当于华夏的82亩,算是相当丰厚的奖赏。

“感谢您的慷慨,陛下!”

老工匠异常激动,向他的国王深深鞠躬。

这个人以前是为东教会教堂铸造大钟的工匠,俄军攻克乌尔拉首都后,缴获了很多铸造大炮的工具、原材料、甚至图纸和一门8磅炮实物!

加上奥尔加女公爵对早期华夏炮兵的回忆,以及这位自告奋勇的老工匠的努力,仅仅2个月后,俄军就得到了他们的第一门真正意义上的自制大炮。

只是,这东西看着不错,但还不能让人满意。

片刻后,几个农奴扛着放在小树林中的草人,摆在王国一众核心贵族面前,

根据统计,刚才那一炮,并未直接击中这些假想为敌兵的稻草人,只是后来崩起的木屑和土块,给其中两个造成“致命伤”。

看到这个结果,下诺夫哥罗德女公爵无奈的开口:“还不够,需要找工匠想办法制造炮架,炮管直接架在土堆上根本打不准!”

“炮弹威力也不够。”另外一位公爵,保守派的列昂尼德接着说:“火药生产困难,如果十次里面只有3次命中,打死6个敌人,那么还不如把火药用在别的地方。”

俄特勒亚的大炮和火药几乎都是刚刚开始生产,而且还远远达不到“量产”的程度。

在这里蹲守2个多月,他们也只生产出大约5000俄磅火药,就这点东西,还是托缴获乌尔拉人大量半成品和原材料的福。

“我的建议是生产一些大炮用来对付城墙,剩下的火药,尽可能用来制作那种手掷炸弹。”

列昂尼德公爵所谓的手指炸弹,其实就是一种类似华军“震天雷”的早期手榴弹,使用小型篮子或者陶罐做容器,里面装填火药和碎石子,需要的时候,由全军最精锐的大力士明火点燃,然后扔向敌人。

由于作用距离比较近,导致命中精度十分喜人——这简直是理所当然,毕竟是扔出去的爆炸物。

就是有一个大问题——如果士兵操作不当,这玩意很有可能在自己手里爆炸,把使用者和周围所有友军一起扫掉。

这个时候,倒是显出奥尔加改革的成效了——农奴士兵价格便宜,甚至被贵族军官们戏称为“灰色牲口”,用他们来投掷这种炸弹,就算把自己炸死,也不算特别亏本。

“奥尔加,你怎么看?”伊凡四世询问他最信任的女人,王后和军队统帅。

“大炮的发展不能停滞,华军已经打到奥克帝国,不管他们之间胜负如何,10年,或者更少的时间,我们一定会与他们面对面。”

奥尔加皱着眉头,表情凝重的说:“到时候,如果炮兵差距太大,我们就会失败。而且,收复圣城,就要想办法对付圣城的城墙,这也需要更好的炮兵——士兵们可没那么大力气把炸弹扔到城墙上去。”

“当然,对付我们现阶段的敌人,以手掷炸弹为主也没什么不好,或者用投石机发射更重一点的炸弹,也有价值。”

“就按奥尔加说的办,现在已生产手掷炸弹为主,但大炮生产和改进也不能停滞。”

伊凡四世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答案,顺势下达命令:“火药生产要提到最高优先级上,今年光诞节,我希望能在仓库里见到一万俄磅火药。”

“优先级”这个词,是奥尔加从东方人那里学过来的,用来确定国内重要物资的生产顺序,目前整个西方,可能只有俄特勒亚有这个概念。

“东南方那座大森林中的城市,现在是什么情况?兽人和东方人,谁赢了?”伊凡四世问:“为什么最近都没有消息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