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看来,欧扬在《机械岛》中之所以想象一整座岛屿般大小的超级战舰,就是因为现有舰船的体量太小,几乎没有对抗未知风险的能力。
通俗点来说,太小确幸了。
“我们在兄长眼里这么一无是处吗?”欧威语气中带着明细的沮丧,他不得不承认,欧扬看问题确实很准。
“我不是在苛责你们。”欧扬接着说道:“实际上,我觉得你们的理想非常值得钦佩,绝对应该坚持下去。”
“只是,坚持这个词并不是说说就可以的,我最崇拜的人有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把这句话送给你,如果你们真的想要那个理想国,请做好奋斗至少30代人的准备。”
30代人,600年。
“还有一句话,叫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人类历史上有过高度公有制的时期,未来说不定也会有类似社会,但那与井田党人温情脉脉的空想无关,也无关生产资料分配是否合理,纯粹是生产力导致的。
最开始的公有制,不过是生产力不足时期不得不为之,因为稍有不公,就有可能导致失去社区某一个成员,而在每一个成员都十分宝贵的时代,失去任何一人都有可能致使整个社区陷入危险境地,因此才逼迫整个社区严格按照实施公有制。
未来理想中的社会,则刚好相反,应当是生产力极度发达,生产资料变得俯首可得之后。
“当统治他人不再有利益可图的时候,人人平等才有可能实现,在那之前,你们只能尝试‘尽量平等’。”
以太祖之能,也无法在生产力达不到的时候建成理想乡,但这并非意味着大家不应该向那个方向努力。
现在的井田党就像一个孩子,尚未找到真正的方向,只是在懵懵懂懂的摸索前行,未来他们必将遭受皇帝和首相,资本家和庄园主,保皇党和秘密警察的联合绞杀。
在那之前,作为一个站在历史下游的穿越者,欧扬觉得,应该给井田党有机会进化成红党,提供一个合适的机会。
欧扬决定,做一个真正的实验,把欧威变成一个实干家,而非只是空想。
这是一道小学生都会的计算题。
已知,欧威的桃园里有100户人家,平均每户人家有一对夫妻,一对老人和两个孩子,6口人。
平均每个人每年需要消耗粮食400斤。
桃园里平均每亩地产量是300斤,那么,桃园只要有800亩好田,就能实现“人人饱足”的理想生活。
当然,人类不是只有吃粮一项需求,因此欧威的老师和同学们在鲁王的支持下实际购买了1500亩上好的耕地(对华夏北方来说,没有工业化肥支撑,能够达到亩产300斤的田地都是上田)。
多出来的田产中,有300亩被作为储备留存,以实现古籍中记载的“三年丰,储有一年足”。
剩余的400亩产出主要用来购买日用品。
听起来很美,确实一副男耕女织的世外桃源画卷,华夏文人心中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直追上古三代盛世。
然则这没什么卵用。
欧扬说道:“你们都不考虑发展的吗?就算你们现在能够维持下去,20年以后,正常情况下,你们桃园社区的老人全部去世,中年人变成老人,孩子长大成人,然后再生孩子的时候,你们打算用什么手段保证每一户家庭只有两个孩子?”
仓廪实的情况下,人口会迅速增长,这是不言自明的事。那些宣扬仁人的大儒们自然不能用非常手段控制人口增长。
一代人之后,桃园里的总人口就会迅速增加,到时候,为了养活多出来的人口,桃园必须扩张出相应的耕地。
否则,整个桃园就会迅速衰落,那些原本老实本分,只求“乐岁终身饱”的社员,就要为争取“凶年免于亡”而抢夺集体利益。
何况,如果桃园真的完全“室外”,他们根本撑不到下一代人——这期间,只要有一次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超过井田党人的储备,整个社区就会崩解。
因为他们实在太小了,没有像一个统一的王朝那样,从南方调运粮食赈济北方灾区的能力,这样的原始社团也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脱产劳力对抗各种自然,或者人为的灾害。
这其实就是马尔萨斯人口陷阱和王朝周期率的一个小小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