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折家和帝国骑兵2

帝国的晨辉 硕鼠 2382 字 10个月前

欧扬对两个将门出身的年轻军官印象都不错,他们一个校尉一个佐尉,军衔都比黄千总……黄都司高不少,更别说他欧扬一个小小的甲长,但两人从不在自己面前摆上官的架子,一口一个去病兄叫着,算是给足了欧扬的面子。

投桃报李是一方面;想要在西北军中发展,左、折两家将门自然不能得罪是另一方面;另外,折彦颜说的不错,未来远征军越强,参与其中的欧扬也就越发安全;还有,自己的设计能被更多人使用,对未来科学协会的评分有很大的好处。

于公于私,欧扬都得想办法满足折彦颜小小的愿望。

“我觉得,左总兵可以联系西京的兵工厂先生产一小批。我在上报论文的时候会附上给协会高阶会员的信,说明一下我们现在的情况。等协会决定了新枪的专利使用费用,我们自觉把这钱补上就是了,我想只要协会的权威和利益不受损失,通融一下也不是不行。”

“这办法好!”折彦颜抚掌大笑:“只要我的枪能按时到手,你们协会不管开什么价,都由我一个人承担!”

‘有钱真好……’欧扬心中泪流满面:‘我也想有一天对别人说尽管开价,还价算我输啊……’

折家的起家地靠近草原,私人马场其实不算什么,从鞑靼人那里吃进羊毛纺织成毛布的蒸汽毛纺工厂都开了几家,那才是真正的日进斗金。

这个时代的工业资本家,会缺钱才是搞笑呢。

折家如今与左家一样,缺的都是功劳。

帝国骑兵的基础编制是连,不论轻重,每个连满编一百一十名骑兵(通常是一百个骑兵和连所属的旗手、鼓号手、连长等)。

十个骑兵连为一个骑兵营,另外还有营部所属的辅助单位(如军医、兽医、营部警卫骑兵等),每个营合计约有一千二百到一千三百人左右。

加上两百个连的猎骑兵在内,华夏帝国的正规骑兵在二十七万人上下。

除此之外,帝国还有数量极多,编制繁杂的非正规骑兵。比如有大量屯垦军参战时,高级军官就喜欢用甲长一级的屯垦军军官单独编组成一支骑兵,因为这些人都配发马匹,也基本都有火枪(虽说都是二流货色),性质上很像缩水版的火枪骑兵。

还有奴隶骑兵,主要是帝国北方(比如岭西路这样的地方)以前就经常与马打交道的游牧、渔猎民族奴隶组成。和甲长组成的骑兵一样属于屯垦军的临时建制。

他们的骑术通常十分精湛,但装备与猎骑兵一样主要是冷兵器,而且大多没有盔甲。这类骑兵数量的多寡,通常取决于他们指挥官(大部分情况下也是他们的主人)自身的富裕程度。有钱的勋贵豪商,能给自家的奴隶私兵多买几匹马,奴隶骑兵就多一些,反之既然。

折家在这方面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们拥有一个规模不小的私人养马场,常年向铁路、公路、邮政等部门和军队供应马匹之外,装备几百个私人骑兵很是轻松。

骑手的来源也很丰富,除了往上数代人之前就跟着折家融入到汉人中的族人之外,折家私兵还是帝国定期扫北的主力之一,每年获得几百个善于骑马的奴隶自然不难。

所谓的定期扫北,其实就是鞑靼黄金帝国灭亡后,驻扎北方附近的华夏军队每年出动骑兵北上,扫荡没有内附的草原大小部落的小型作战行动。

出兵形势与即将到来的远征非常类似——都是十几路甚至几十路单独行动的小部队,离开基地北上后一路召集效忠于华夏的部落,既要替户部向效忠的部族收取税赋,又要打击所有不服从命令的部族,并把反抗者全部变卖为奴。

这种行动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像梳子一样把整个草原梳理一遍,一直打到大草原北方接近冰原的地方才会回师,如果有需要,追到冰原上的情况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