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出了葱岭往西,整个面积巨大的岭西路(欧扬估计,如果把这里与前世的地图覆盖,岭西路已经相当于大半个中亚了)只有七千五百正规军士兵。
好在帝国正规军威慑力足够,鞑靼灭亡后西北面临的战争威胁也始终不大。另外,非正规的屯垦军事实上也归总兵处管辖,岭西路超过一千两百个牌甲村加上各个千总、参将、副将、总兵直属的人马,真到了危急时刻,十五万屯兵还是动员得起的。
军威的总兵处建筑很有些古今结合的感觉——从整体上来看,它实质上是个三进的大院子。但主体房屋都是楼房,最北面总兵及其家眷住所,看着像是后罩房的地方和正房位置用于总兵办公楼的都是五排五层的联排楼,东西厢房、倒座房、甚至看似影壁的位置则是三层联排楼。这样说起来,整个总兵处又像一座前世的筒子楼建筑。
类似的筒子楼建筑在这个位面差不多是跟装蒸汽机的工厂同时出现,原本是工厂主们为节约土地成本盖给平民阶级以上职工的宿舍,但不知为何越来越流行起来。近年来勋贵豪富大都楼居,三、五层很常见,六、七层也不是没有。京师的一些楼房甚至高过了皇宫,站在高层可以俯视皇城之中!曾有人上书说这些建筑过于逾越,请求禁建三层以上楼房。
不过皇帝和宰执们似是对此不太在意,虽是下了建筑规格不得超过皇宫、学校的规定。但建筑规格这玩意,又不是单指高度。勋贵豪富们钻个空子,直接把这标准当成使用面积。这样一来,想要“逾越”占地超过三百万平的皇宫禁城已完全不可能,倒是当地官学成了一道坎。现在勋贵豪富们扩建宅院的时候,潜规则是要给当地官学建一栋楼或投一大笔钱,以防止被人告为逾越。
好在欧扬在齐省老家的时候就经常见到这种混搭风格的建筑,算是已经适应了这种奇特的审美观。
来到总兵处大门前,一个长相俊朗的年轻人正等在门口。他穿着一身标准的野战军红色军大衣,配着斜跨的牛皮武装带,脚蹬黑色长筒皮靴,身材高挑,站在漫天大雪中,如雪松一般挺拔。
“十三哥!”左水晶一见到年轻人,直接从马背上跳了下来,结果脚下一滑,向前扑倒。好在一直站在旁边的欧扬眼疾手快,伸手将她扶住。
少女略微挣扎着站直了身子,红着脸向欧扬裣衽万福,接着一转头似乎满血复活,又高兴的像个大白兔一样蹦跶着:“十三哥十三哥什么时候回来的师傅回来了吗你是出来接我的吗给我带礼物了吗”突突突机关枪一样说话连气都不喘一口。
“左总兵的长子。”知道欧扬对岭西路的人事关系认识很少,刘辰勇在他身边悄悄提醒一句。
那青年无奈的笑笑,摸摸少女的头,却没有答话,而是转身右手握拳横在胸前,对欧扬一行说道:“左恒柏,第十一野战军团校尉参谋,诸位可是安西镇来的军官?”
进了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用煤渣、砂石铺就,东西、南北四门直通的十字大街。有传言说,天气好的时候,站在西城门处眺望,甚至可以直接看到东门外去(实际上当然不可能)。这城里的建筑和城墙一样,放眼望去几乎全是清一色方方正正的二、三层小楼,道路横平竖直,旁边居然还种着整齐的松树!整体上给欧扬一种前世七、八十年代小县城的感觉。
每次来军威,欧扬都更加坚信这个位面有过穿越者。而且这个穿越者一定很喜欢红色美学。
当然,以欧扬的眼光来看,别说跟前世急速发展县城对比,就是跟这个位面的内地城市相较,军威这个大兵营也够萧条的。不过毕竟是各色人口愈十万的省会级别城市,在随欧扬前来的塔库赖和塔娜眼里,这已经是梦里都想象不到的繁华之所了。
这两个前部落民,以前连超过一千人聚在一起是什么样都没见过。
也许是整齐的东西自有一股精神气在,氐羌小姑娘塔娜对道路两旁“高大”的楼房显得有些惧怕,一进城就紧紧跟在欧扬马后,不断用想看又不太敢看的目光打量周边,那样子像个宠物多过像个女仆。
欧扬一行入城的时候已近黄昏,除了野战军的兵士外,庶民、平民、公民都已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城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使得这葱岭以西唯一的省会级城市也有了繁华似锦的感觉。
雪橇车和两个俘虏都被留在城门处,由那审计的随员收拢,但欧阳等人和左水晶一起入城,一行人膨胀到了三十多人,还有二十几匹马,在街上显得格外惹眼。好在左家的家教不错,并未出现鲜衣怒马闯闹市的情况。奴隶士兵都牵着马排成两行跟在队伍后面,而且大家都紧贴右侧前行,显得秩序井然。
欧扬左右看看,骑马的几人都紧抓缰绳控制着马速,避免马儿撒欢跑的太快或冲撞到别人,唯有那个唤作左家奴的夷人牌甲袖着双手,仅凭脚力就完全控制住了坐骑的行动。
再看看身边的美少女,双手紧紧抓住缰绳,小脸煞白,原本灵动活泼的性子现在都说不出话来了。
‘该说这些夷人是家学渊源吗?’欧扬暗想,他自己的骑术也不怎么样,在野外空旷之处奔驰还好,在城中也就勉强能控制住战马不乱跑而已。宋文木和黄军先也不比自己强多少,骑马仅做代步用途。唯有刘辰勇骑术尚可,是能骑战的,但与左家奴一比,又不够看了。
最终还是欧扬提议:“我们下马步行如何?以我们的骑术,在这里骑马很容易冲撞别人。”
骑在马上确实挺威风的。但在这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死要面子活受罪不是个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