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方面,屡次损兵折将不得寸进,加上明显感觉到身体每况愈下的原因。
一切的一切,都让安禄山暴躁得总想杀人。
哪怕是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也对现在的安禄山充满了恐惧。
“你暂时就留在洛阳吧,潼关战事,从现在开始,由崔乾佑做为主帅负责!”安禄山撤下了安庆绪主帅一职,改由崔乾佑负责攻破潼关。
要说安禄山身边最具有统兵才干的将领,要数崔乾佑,史思明,蔡希德三人。
崔乾佑坐镇陕州之后,很清楚强攻是没有丝毫攻下潼关的可能的。
经过一番与部下的商议,崔乾佑确立了以诱敌出潼关而歼灭之的策略,随即展开部署。
为了将潼关的唐军引诱出来,崔乾佑制造了种种假象,他把真正的精兵全部藏了起来,只留几千老弱残兵在外招摇,还到处散播谣言,说反军主力已经调往淮南,准备攻下淮南和江南。陕郡留守的反军只有数千,而且缺乏训练,不堪一击等等。
崔乾佑很清楚,哥舒翰做为久经战阵的老将,这样拙劣的谣言是骗不到哥舒翰的,不过崔乾佑也不着急,本来他这样的谣言就不是说给哥舒翰听的,而是说给长安城的唐玄宗和杨国忠等一干没有军事常识皇帝百官听的。
哥舒翰虽然是潼关唐军的元帅,可毕竟只是一个将领,只要唐玄宗和杨国忠等相信了谣言,做出了决策,命令哥舒翰出兵,难不成哥舒翰胳膊还能拧得过大腿?
崔乾佑对局势和人心的把控很精妙,这个计策当真是太高明了。
正如崔乾佑所料,听到谣言,哥舒翰只不屑一笑,丝毫不相信灵宝,陕郡一带真个只剩下几千反军老弱残兵,一瞬间就洞察了这是崔乾佑的诡计。
哥舒翰觉得崔乾佑还是‘太年轻’了,这样拙劣的计谋他是不可能上当的。
--------
得到唐玄宗的同意,杨国忠很快就用自己宰相的权利,快速征召了一支一万人的大军,派发兵器甲衣,并且让自己的心腹亲信杜乾运做为将领统领这支大军前往灞上驻扎。
潼关距离长安城不远,杨国忠这般明显的举动,哪能瞒得过哥舒翰。
哥舒翰是一个很耿直的人,只觉得心里非常不舒服。
好嘛,老子在前方御敌,你杨国忠在后方御老子?老子还嫌潼关兵少呢,你杨国忠短短半个月时间又前后弄了一万三千兵马,不是准比用来御敌,却是用来防老子的。
只是不知道陛下是否清楚杨国忠如此做为的含义,若是知道,那可就真的让人太寒心了。
哥舒翰越想心里就越愤怒,不管怎么样,杨国忠这般做为,他也不可能无动于衷,怎么也要给杨国忠一个警告!
当日,哥舒翰便上表唐玄宗。
直言要将灞上的一万大军纳入潼关防御,以便他这个元帅做统一领导,更好的防范反军。
唐玄宗接到哥舒翰的上表,他并不知道杨国忠和哥舒翰的冲突,而且正倚重哥舒翰,实在不好拒绝哥舒翰的请求。再则唐玄宗也知道,若是潼关守不住,那一万大军就算守在灞上,其实也没有任何作用,不如就给哥舒翰统一指挥算了,因此唐玄宗同意了。
哥舒翰得到唐玄宗的许可,心里当即舒缓了下来。陛下看来并不知道杨国忠的小心思,至少也是向着他哥舒翰的。
第二日,哥舒翰召杜乾运来潼关议事。
灞上大军已经被纳入哥舒翰的指挥了,杜乾运自然不能明摆着违抗哥舒翰的召见。
不过杜乾运也仗着自己是杨国忠的心腹,并不把自己当作一般的将领,虽然确实去潼关面见了哥舒翰,但因为没有在接到军令就立刻前往潼关,导致他到潼关的时候,足足晚了一天!哥舒翰身边的副将责骂杜乾运,偏偏杜乾运一副不以为意的模样。
哥舒翰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本来他对杨国忠的做为就很恼火,心里一直憋着愤怒呢,现在杜乾运再来这一套,想干什么?仗着是杨国忠的心腹就不把他这个主帅放在眼里啊!
“来啊,杜乾运不听军令,怠慢主帅,影响军心,当斩!”哥舒翰直接下令将杜乾运斩首。
几名士兵立刻朝杜乾运扑了过去,瞬间将杜乾运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