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得知高仙芝等唐军弃守陕州和灵宝,退守潼关,他派去偷袭潼关的铁骑没有得手,当即紧紧皱着眉头,脸色阴沉。
潼关号称可挡百万雄兵,其坚固易守难攻,不是洛阳,荥阳能比得了的,就算是安禄山也没有信心攻下由高仙芝,封常清以及十一万天武军共同防守的潼关。
西进被阻断,不过安禄山也没有闲着,反正他已经有了东都,早在攻下洛阳的那一刻,他就准备好了要在东都洛阳称帝。
又过了几天,大唐天宝十五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举行了盛大的称帝大典,国号‘大燕’,年号圣武,他自号大燕圣武皇帝。
安禄山很激动,他不仅称帝了,还大肆扩招兵马,完全就是一副夺取整个大唐天下的势头。
不过,称帝后的第二天,安禄山便也接连听到契丹易主,奚族易主,幽州军一万两千大军被李飞全歼,李飞大军曾兵临幽州城下的消息。
安禄山气得破口大骂,扬言要治留守幽州的贾循的罪责,还扬言有一天要踏灭李飞,把李飞千刀万剐。
“陛下,契丹和奚族相继易主,消息若是被契丹首领和奚族首领得知,恐怕他们会不顾一切的率军返回契丹和奚族,要想办法将他们稳住才是。”严庄以前是安禄山的头号军师,现在安禄山称帝,他也成为了‘大燕’的中书侍郎,官位职权都很高。
“哼,寡人送他们兵器铠甲,就是让他们为寡人冲锋陷阵,岂能容他们回归契丹和奚族。传下命令,封锁契丹和奚族易主的消息。”
“潼关是天下第一雄关,又有高仙芝,封常清以及十一万唐军驻守,一时半会不好攻下来,这样吧,让武令珣带一万马步骑,以及契丹,奚,两族骑兵南征,攻占颍川和南阳。”安禄山眯了眯眼睛道,不把契丹和奚两族骑兵利用干净,他怎么容许他们返回契丹和奚领地。
安禄山很阴险,南征便是越来越远离北方,等两族首领真正得知消息,恐怕还得半年,一年之后!到时候其麾下骑兵也伤亡得差不多了,被利用殆尽,带时候他们愿意回去夺回契丹和奚族他也没有意见了。
-------
高仙芝也是百战名将,对兵事了如指掌,经过封常清的分析,他也知道自己麾下的十一万天武军与安禄山反军战斗力差距着实巨大。
“常清有一建议,希望元帅和副元帅能够采纳!”封常清对着荣王李琬和高仙芝拱了拱手。
“且说。”高仙芝和荣王李琬点了点头道。
“敌从幽州城一路南下,无战不破,现如今又刚刚攻下东都洛阳,正是锋芒最盛之时。陕州后方便是灵宝和潼关。陕州和灵宝都非坚城,且不能完全阻断敌去往潼关之路,绝非与敌血战之地。潼关无兵,万一敌围困陕州与灵宝,暂不攻之,反派遣铁骑错道而过,直扑潼关,则潼关危矣,长安危矣,因此,不如放弃陕州以及灵宝,引兵退守潼关以拒敌!”封常清提出自己的建议道。
“然也!”高仙芝当即点了点头,表示自己赞同封常清的这个建议。
其实就算封常清不说,高仙芝也有这个意思。
他麾下的十一万天武军,几乎是关中如今仅能集结的兵力了,何止潼关空虚,长安城也几乎无兵可守。十一万天武军不能在陕州这种地方和反军精锐硬拼白白损失。
见高仙芝都答应了,荣王不懂军事,清楚自己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元帅,也没有边令诚那种自以为是,当即也赞同退守潼关。
随即,高仙芝传下军令,弃守陕州和灵宝,退守潼关。
这道军令一传下去,普通将士反应不大,但监军边令诚可就气炸了。
他不过生了一顿怒火,离开了一下,高仙芝和封常清就做出了连弃两州退守潼关的决定,等同于没有跟他这个监军商量,这到底把他这个监军往哪放啊?
边令诚当即怒气冲冲的找到高仙芝和封常清。
“反军就在洛阳城,尔等不挥军东进杀去洛阳剿灭反军,反而要连弃两州退去潼关,是何道理。尔等若无能软弱,我边令诚便可指挥大军杀去洛阳剿灭了敌军!”边令诚一番大言不惭,也知道在皇宫当了这么多年的太监,是怎么养成他这种自以为是狂妄的性格的,还真以为打仗是过家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