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唐玄宗的心思(一)

盛唐江山 天涯海跃 2259 字 9个月前

这个时候,杨国忠当然不能表现自己的小气。

“陛下,东平郡王劳苦功高,论地位,论功劳,他来当一届宰相比臣绰绰有余,臣自然是自然毫无二话,相让相位于他。”

说到这里,杨国忠假装沉吟了片刻,才继续开口道:“可是陛下,东平郡王乃胡人出身,大字都识不全,恐要配一翻译才能帮助陛下处理政务,臣不才,愿意自请当这个翻译,辅佐东平郡王。”

杨国忠这么说,当然是尽可能的彰显自己的大度,不会和安禄山争风,可实际上他却把安禄山致命的缺点一语提醒了出来。

果然,唐玄宗楞了一下,这才意识到安禄山似乎还真识不全大字。大唐宰相,统御百官,批阅奏折,处理政务,当然不能还配一个认字的翻译在身边,那样传出去,大唐不是要被万邦笑话,所以让安禄山回来当宰相恐怕是不可能的。

但若不是宰相之位,以禄山现在的地位和功劳,还有什么官位能符合他?

“朕说一个玩笑罢了,国忠你才是朕最看重的宰相之选,统御百官,批阅奏折还要让你来啊。”唐玄宗安抚杨国忠。

“关于对禄山和李飞的赏赐等,还有李飞提到了这些年朝廷对安东的‘欠补’,朕要再想想,你先回去吧,待明日朝堂之上,朕再让百官一起商议。”唐玄宗摆了摆手,让杨国忠先下去。

“是,陛下,臣告退!”杨国忠心里暗笑,拥有识字不全的致命缺陷,安禄山休想威胁到他的宰相之位。不过李飞竟然敢那样提议‘其心可诛’,他也不会轻易放过李飞的。

----------

李飞的奏报和安禄山的奏报是先后到的。

这段时间,唐玄宗越发沉迷于宫廷了,政务处理得比李林甫时期还要少得多,都交给了杨国忠代为处理。因此,李飞和安禄山的奏报都是先到了杨国忠那里。

李飞和安禄山两个一个是贵妃义子,一个是太宗义子,还都关乎边境与契丹的战争,虽然杨国忠不至于敢扣下来不给唐玄宗看,但他自己却能先看过一遍。

安禄山的奏报,杨国忠没什么好说的,李飞的奏报却让杨国忠气得脸都黑了。

李飞竟然建议陛下让安禄山回来当宰相,如果陛下真动了心思,那到时候他这个现任宰相往哪放啊?

杨国忠很恼火,脸色非常阴鸷,他还没给李飞找麻烦呢,李飞却先找麻烦到他头上了。

其实,这段时间,杨国忠不是不想找李飞的麻烦,实在是他被牵扯了太多的精力,剑南道大军攻打南诏国的战事又败了一场,糜烂的战局让他焦头烂额,他所有的精力几乎都用在了南诏国方面,事情没解决之前,他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李飞身上。

历史上,杨国忠不顾一切的多次下令攻打南诏国,但却每一次都因为他用人不善,加上隔空瞎指挥等,而接连惨败,大唐前前后后为了南诏国损失了不下二十万人,更有海量的物资,简直比征伐奚族和契丹族加在一起的损失还多,剑南道,山南道,河南道等近乎被折腾得潜力耗尽。

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什么唐玄宗跑到了号称天府之国物产丰富的剑南道,太子李亨跑去了灵武,而唐玄宗身边却没有多少力量指挥,反倒跑到灵武的太子李亨身边还有陇右,安西的精锐大军指挥。

便是因为杨国忠在下令剑南道不断攻打南诏国的过程中,潜力耗尽了的缘故。

当然,现在说安史之乱还远,至少现在安禄山还没有叛乱,唐玄宗也仍旧处于无比信任安禄山当中。

给李飞找麻烦不是立刻就能做的事情,现在当务之急,还是先入宫把两份奏报上呈给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