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经过’柳勣画押的罪证出现在了唐玄宗面前。上面毫不掩饰的阐述了柳勣确实曾和杜有邻私下妄称图谶,议论唐玄宗的不是,想扶立太子之类的,跟造反也差不多了。
“陛下,太子不知是否参与,或可摘除出去,但杜有邻和柳勣却是罪证确凿,臣请陛下该如何处置,是否继续深入调查下去?”杨国忠小心的说道,所谓继续深入调查,自然就是直指太子李亨,直接调查太子李亨了。
唐玄宗对杨国忠太信任了,一点都没有怀疑杨国忠的话。
唐玄宗皱着眉头,脸色很阴沉。
继续追查下去,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不得不废太子。唐玄宗已经老了,他并不想废太子致使超纲混乱。他不希望太子有太多不该有的妄想,他只希望太子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太子就好了。
唐玄宗一时半会无法抉择。
杨国忠不敢催促,识趣的悄悄退了出去。反正他已经挖好坑了,重要的还得看唐玄宗的心意。如果唐玄宗觉得李亨已经无法胜任太子,有想换太子的想法,他接下来便可扳倒太子李亨。
宫外,由于柳勣‘畏罪自杀’,柳勣与杜有邻‘妄称图谶,有挟太子谋反之意’的罪名已经坐实了。
此刻虽然还未将太子李亨牵连进去,但也足够令李亨惶恐不安,夜不能寐,生怕一觉醒来便等来了父皇废太子的圣旨。
历朝历代被废的太子就没有一个好下场的,李亨岂能不惶恐惧怕。
“父皇,儿臣从未有逆心,您何以总是猜忌儿臣,任由当初李林甫和现在的杨国忠打压儿臣,陷害儿臣。你若不相信儿臣,当初为何要封儿臣做这个太子!”李亨心里充满了悲愤。
李亨瘫坐在东宫大厅的门槛上,就就不语。神情一下子悲戚,一下子阴鸷。
----------
柳勣正在家里等待太子被扳倒的消息,一大队兵丁突然冲了进来把他擒住。
“你们干什么,为什么抓我,我无罪----”直到被抓到刑部的天牢里面,柳勣还在发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宰,宰相大人!”看到杨国忠,柳勣才瞪大了双目。
“左骁卫兵曹柳勣,你诬陷太子,罪大恶极,还不快快画押认罪!”杨国忠冷冷的开口喝道,并没有对柳勣提及所谓的他与杜有邻都参与密谋造反一事,只说他诬陷太子这个‘事实’。
“杨国忠,你出卖我!”柳勣怒不可揭,他只以为自己诬告太子之事败露,并不知道杨国忠还诬陷了他与杜有邻一样,都是有造反之心的核心成员,不仅放弃了他这颗棋子,还仍旧通过他这颗棋子来拉太子下水。
“来人,帮柳勣画押!”杨国忠指示人将早已经写好的罪证拿到柳勣面前强迫柳勣画押。
柳勣被数名衙役强行摁住,不管他愿不愿意画押都由不得他。
“不,不,杨国忠,你不得好死!”柳勣悲愤的破口大骂,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听信杨国忠的话出来诬告杜有邻和太子,竟然落到这样的下场,杨国忠根本就是在利用他。
不管柳勣怎么想,怎么怒喊大骂,杨国忠都充耳不闻,拿到了‘经过’柳勣画押的罪证,杨国忠笑了。
这便是他宰相杨国忠现在所拥有的权势!
唐玄宗深宫享乐,双耳不闻窗外事,把绝大多数政务奏折都交给宰相来处理,这既是他信任自己选出来的宰相,同时也把太多的权利交到宰相手中了。
如果唐玄宗选的宰相是正直的真正有才能,也忠于国家的人也就罢了。可惜他先后遇到了李林甫和杨国忠。
也是,如果是正直的真正有才能的人,根本不会看着唐玄宗这般倦政懒惰,一定会劝说唐玄宗的,比如当年的张九龄。
也只有李林甫,杨国忠这等对功利权利有强烈欲望的人才会巴不得唐玄宗堕落,好放权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