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盛世的基石

盛唐江山 天涯海跃 2302 字 9个月前

杨国忠既然敢保证,唐玄宗自然没有不批准的道理,既然这样,那他就拭目以待吧。

唐玄宗当即又下了一道圣旨,让杨国忠主持营造储藏布帛和银钱的仓库,这一次同样没有跟李林甫商量,唐玄宗既然对李林甫有了疑心,有换宰相的念头了,便下意识的没有和以前一样事事都找李林甫商量。

李林甫得知消息,气得差点没有一口老血直接喷出来,陛下就这么信任杨国忠!李林甫咬着不剩几颗的老牙,他就不信杨国忠真能将几百间仓库都装满。

有唐玄宗鼎力支持,李林甫无法阻止杨国忠,只能冷眼干看着,希望抓到杨国忠的错处。

将全国各地义仓的粮食贩卖光,并且换成布帛银钱运来长安城储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毕竟一些地方距离长安城可不近,命令下达,开仓贩卖,运送等等都需要时间。

——————-

义仓的事情,李飞也听说了。

义仓多年积累下来的海量粮食,其实便等同于大唐盛世最直接的表现,是这个盛世真正的财富,是保持大唐盛世的基石。如今唐玄宗在杨国忠的怂恿下,却自掘基石,不仅唐玄宗自己没有察觉义仓的意义,李林甫这样的老狐狸同样没有察觉。

李飞虽然明知道将义仓的粮食一下子清空有多么的不妥。但他不可能把这种事情说出来,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盛世没有几年了,一旦乱世到来,大唐朝廷会因为这件事情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到底现在不管是在李林甫,杨国忠眼里,还是唐玄宗眼里,大唐都是绝对的盛世,而且还是将要持续万世的盛世,盛世太平之下,谁敢说清空义仓有多大问题。

李飞不觉得自己能够延续大唐的盛世,大唐盛世的坠落不是他一个人能够改变的,是唐玄宗自上而下,整个大唐王朝的一种衰颓。

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忧心也没有用,只会自寻烦恼,所以李飞只能默默的假装什么都不知道,过自己的日子,做自己的准备。

——————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下来,大唐一直倡导的都是藏富于民的政策。

正是因为这样的政策,百姓手有余钱,造就大唐越来越巅峰的盛世。史书上说大唐富裕到了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地步,或许有些夸张,但开元时期的大唐百姓是真的很富裕。

大唐一直以来都是百姓有钱,地方有钱,但中央朝廷一直不富裕。

唐玄宗号称开创了大唐前所未有的盛世,但手头经常拮据,特别是倦政以后以享乐为主,花销就更大了。偏偏唐玄宗又很爱面子,经常厚赏,比如李飞这一年多就从唐玄宗手上得到了价值近二十万贯的厚赏。

大唐的财政早就不堪唐玄宗这样花销了。

做为一个自喻自己为千古圣君的皇帝,又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百姓这么富裕,地方这么富裕,怎么他这哥皇帝手头能紧呢,面子该怎么摆,还能不能好好享受了?

所以杨国忠提了这样的建议,极好的迎合了唐玄宗的心意,唐玄宗当然高兴了。

“朕立刻下旨下去,杨国忠由你主持,务必防止有人从中中饱私囊!”唐玄宗笑着对杨国忠说道。

“臣遵旨!”意见被采纳,杨国忠也很兴奋,只要他做成了这件事情,便是一个巨大的政绩,到时候陛下高兴了,又看到了他的才能,就更加信任他了。

拿着唐玄宗的圣旨,杨国忠连李林甫都懒得通知一声便风风火火的去做了。

直到杨国忠开始做的时候,李林甫才匆匆知道消息。

卧槽,杨国忠太混蛋,还把不把他这个宰相放在眼里了,这么大一件事情怎么不事先通知他这个宰相一声跟他商量一下就去做了。

李林甫自然而然的告到了唐玄宗那里,希望唐玄宗能够为他做主。

做什么主,唐玄宗本来就不信任李林甫了,是向着杨国忠的。况且圣旨是他下下去的,难道他这个皇帝还做不了主,需要跟你这个宰相先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