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不缺资源,更不缺人员,效率比赵家窑而言高太多了,很快便烧制出了第一批水泥,每日的产量也比赵家窑高很多。
如今已经临近冬季,河水已经进入枯水期,工部最近便规划在长安城一带渭河支流主持建造几座桥梁。
自己一番检验过后,工部官员对于水泥的作用非常满意,工部尚书笑得满面红光。有了水泥,工部在水利,桥梁等方面,必然大放异彩,工部的政绩便是他工部尚书的政绩。升官——他不敢窥视李林甫的宰相之位,但加爵加俸不在话下。
有了水泥,并且经过评估,工部官员一致淘汰了原先的策划,重新制定了桥梁的样式等等。
这是大唐的第一座水泥桥,工部官员很重视,李飞也很重视,毕竟桥的成功程度直接关乎他进献水泥功劳的大小,李飞特意去了两次工部给工部官员提意见。
要修桥的河面不管,也就一百米左右,水也不深。
李飞来自后世的视野不是这些工部官员能比的,直接建议在河中央修建基桩,而后铺设一些铁条,灌注水泥路面便可,把桥梁的结构简化到了极致,把这些工部官员吓得不轻。
他们虽然亲自检验过水泥的强度,决定重新规划桥梁样式,但也远远没有大胆到李飞这样的程度。
没有水泥之前,桥梁的修筑永远都是复杂的,一个不慎便可能整桥崩塌,如果刚好有人在桥上面,桥毁人亡,到时候朝廷便要追问责任,最轻都得有人被罢官免职。
工部官员本来是不敢冒险的,但李飞很自信的大包大揽,出了事情责任全部算在他头上。
水泥毕竟是新事物,谁也不知道究竟如何,有人愿意提前担责任,工部官员自然是高兴和愿意的,一番商议过后,工部尚书决定上禀唐玄宗决策是否按照李飞的建议。
唐玄宗很惊奇,没说什么便同意的,做为皇帝,他要的永远都是最终的结果,既然李飞那么自信,特意跑到工部提意见,还愿意承担所有责任,他为什么不给李飞一个机会呢,反正结果如何总要检验才知道。
------
“这便是你说的水泥?”唐玄宗仔细看了看高力士从李飞手中呈上来的灰色泥粉状物质,怎么看都像是普通的泥粉,看不出此物真有李飞所说的那种作用。
“是的陛下,此物掺沙子,碎石,水搅拌混合,凝结后坚硬如石。砌墙,修水坝,建桥,其内还可直入铁条增强硬度,几乎坚不可摧,用途广泛!”李飞再次述说道。
确实用途广泛,后世年耗水泥以亿吨为当量,无可置疑的现代都市奠基石,用好了能让整个社会进一大步。
做为皇帝,唐玄宗不觉得有人敢当着他的面欺骗他,除非不想要脑袋了。
不过为了亲眼见证李飞所说,实验一下也是必须的。
在李飞的亲自指点下,侍卫找来沙子和碎石与水泥混合再掺水搅拌,将搅拌物倒进一个方形木槽内,过程中,李飞还将两根铁条也放了进去,增加强度。
几天之后,水泥混合物干涸凝结,唐玄宗命侍卫用铁锤检验。
侍卫奋力敲打,虽然不时捶打出一些小块,但始终不能将之彻底打碎,如此坚硬程度完全得到检验。
“好,哈哈哈哈,朕第一次见到这样神奇的物质,李飞,朕记你一功!”唐玄宗满意的大笑。
“谢陛下!”只要唐玄宗满意了,李飞也高兴。
“来人,将李飞献上来的水泥配方送至工部,以做修桥筑坝之事。”唐玄宗下令道。
而李飞只是又捧回去了三千两黄金。但李飞一点也不着急,他知道这只是先期的奖赏,待工部那边真正应用建筑出来,确实功效巨大,他必然还能得到更多的奖赏。
李飞悠哉悠哉的带着三千两黄金回了家,这一次仍然是那几个皇宫侍卫帮他抬回来。对于李飞,他们真的是太敬佩了。这才几天啊,三次了,总共一万一千两黄金。
不过,他们虽然眼红,但也高兴,因为李飞又每人给了他们十两银子辛苦费,这等于他们两个月的饷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