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着霍将军带着一半亲兵回程走远以后,苏折才带着剩下的亲兵转身进城。
荆城城门缓缓又合上。
城里连续熬了几天的药分发给大家以后,能起到一点作用,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每天仍是有人在发病。
就在那些仪仗队住进来以后没两天,就陆续有了发烧发热、感染瘟疫的症状。
因为仪仗队吃住都是一起的,因而传染得非常快,甚至都还来不及隔离。
不管吃多少副药,症状都得不到缓解,反而一日比一日加重。
沈娴亲眼看着病死之人被火化。
有的死状十分可怖,全身皮肤发紫发黑、流血溃烂,有的则是咳血咳到精衰力竭而亡。
因人而异,疫情症状也各有不同。始终找不到症结源头在哪里。
苏折也没有闲着,每天都尝试各种用药,经过多番努力之后,总算能稍稍预防病发,但是已感染瘟疫的却没法治愈。
这时城里感染瘟疫之症的已有相当的数量。
就连仪仗队的人也一个一个地死去。
沈娴不可能丢下这些患病的百姓不管,他们只是患病,还没有死,不能一把火把他们全烧了。
如若不治好他们,下一步他们还是会传染给其他人。
沈娴平静地看着仪仗队的人连同染病而死的百姓,最后被焚化了去。
好似这样的结局对于他们来说出乎意料,却又顺理成章。
整个仪仗队全部感染了瘟疫,一个不多一个不少的,总让沈娴感到有点莫名的蹊跷。
不过这样也好,免得他们时时刻刻都紧盯着她和苏折。
回去的路上,沈娴看了一眼神色闲淡的苏折,道:“仪仗队里的人全都得了瘟疫死掉了,看起来很巧合哦?”
苏折不解地问:“哪里巧合?”
“不巧合怎的我们没事,他们全挂了呢。”
苏折悠悠道:“约摸是天意吧。老天要收人,到了该死的时候我们怎留得住。”
他说得清浅宁淡,让沈娴一时找不到理由反驳。
听她这么说,一时间仪仗队里的人就没了主意,难免有些犹豫。
沈娴又道:“诸位不愿意同行的,可以随霍将军一起回去,待荆城的瘟疫祛除以后再行返回。”
可是沈娴执意如此,霍将军也万不会离去,他的亲兵们一个都没犹豫,那些仪仗队里的人就算萌生退缩之意,也不会有人护送回云城。
于是最后大家只得一个个跟上,仍是坚持前往荆城。
天黑之前队伍到达荆城城外。
城外一片清寒萧索。
斑驳古旧的城门一直紧闭,城外的人在下面喊了许久都没人应。
后来还是一个守城的城卫从城墙上的齿栏间探出头,潦草回应了一句:“城门不开,你们还是哪里来哪里去吧!”
“大胆!这里是霍将军护送静娴公主亲自前来,尔等还不速速开启城门!”
城卫在黯淡下来的天光下定睛一看,果然队伍都是身着军甲的军人。
城卫也做不了主,便速速去禀报城守。
再等了一阵,直到天色渐渐染上了一笔一笔的浓墨,荆城的城门才缓缓应声而开。
里面火光闪烁,走在最前面的便是荆城的城守。
这城守约莫以前与霍将军打过照面,对静娴公主的身份也不怀疑,因为他知道静娴公主和大楚使臣就在南方,现在两国和谈已经结束,他们也是时候返回了。
但就这样让这些人贸然入城,若是染上了瘟疫,城守无论如何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遂在进城之前,城守是再三说明情况,外加苦苦劝退,沈娴都不为所动,执意要进城。
最后城守也没有办法,只好迎他们进城。
荆城才经过秋涝的洗礼,这次灾害十分严重,粮食短缺,又在这关口爆发了瘟疫,城里大夫有限,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有效地遏制这场瘟疫。
清冷阴湿的大街上空无一人。
街头转角,偶尔飘着几个白灯笼,约莫是被夜里的风给刮下来的。
白色的灯笼纸很快便被地上浑浊的积水给黏住湿透,伴随着不知哪家溢出来的悲恸哭声,显得格外的凄凉。
城守说自从瘟疫爆发以后,每天都相继有人死去。
城守也没有办法,病死的人不能下葬掩埋,只好第一时间把尸体拿去焚化了。
当晚城守临时安排了住处,原是让沈娴他们在城里暂宿一夜,等明日再离开。
哪想待第二天后,沈娴起身没有打算要离开的样子,而是束起宽大的袖摆,准备大干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