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三章 雄主不如守成君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1643 字 10个月前

而紧接着报进来的第三份大捷,就写的详细的多。有许多与元召交情深厚的重臣,从这些字句之间,已经隐约听出了元召的语气。可以推断,这份捷报必定是他亲自草拟书写的。

敦煌大捷,杀灭敌军六万。擒杀波斯菲普利亲王以下亲贵甚多。敦煌至玉门关之间的大片区域,不再有波斯人的踪迹。由元召亲自统领的汉军,在敦煌一线与波斯大军主力目前暂时处于相持阶段。

这样的消息,自然引起了更大的震动。站在含元殿上的这些大臣们,无论是谁都明白,如果这次大战取得全胜之后,波斯人被彻底消灭或者是驱逐。那么,西域这块地方的地位,在与大汉王朝的交往中,恐怕与从前再也不同。

整个西域这块广袤之地,将从以前的臣服变成彻底的归附。也许从此之后,那里每个国家的王城上,都将会飘扬着大汉的旗帜。西域人,将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变成大汉的附属子民。

而在这份捷报中,除了叙述作战过程之外,更大篇幅详细的记载了守卫敦煌城的大汉将士们的英勇事迹。

以博望侯张骞为首的西域都护府汉军,在重新聚集起来退守敦煌之后,苦守孤城月余,大小数十战。尤其是在最后波斯人的猛烈进攻下,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伤亡,然而仍然坚定的守护住了西域都护府这座最后的要塞。直到援军的到来。

最后活下来的守城将士,只剩下两千多人。他们是真正的铁血勇士,大汉王朝的骄傲。因此,在捷报末尾部分,由元召亲自提请,请皇帝陛下给予这些将士特殊的嘉奖。

嘉奖!必须要嘉奖!而且是要重重的奖赏。所有大臣一致附和。在取得这么大的胜利面前,对于功勋卓著者的表彰,给予再多的丰厚赏赐都不为过。

皇帝终于按耐不住站了起来。他神色激动的与群臣一起祝贺。真是没有想到,赶在新年到来之前,元召竟给他送上了这么几份隆重的大礼。看来,西域的局面,很快就可以平定下来了。

“这次,我一定要重重的给你封赏……只是希望到时候你不要再推辞啊!”

皇帝在心中暗暗的下了决心。然后,他挥了挥手,大殿之内逐渐安静下来。

“西征汉军,三战皆胜。足见将士用命,上下齐心。丞相既然已经提出赏赐的请求,朕自然无不应允。你们看,赏格该如何制定……以前有没有例子可循?”

皇帝陛下当殿就要决定赏赐,足见心情的急迫。没有人会在这样的事情上提出反对意见。唯一有异议的就是,这第一批封赏,到底是只考虑西域都护府的那些孤忠将士?还是把这三次大战的有功者同时全部加以赏赐呢?

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不同意见,本来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毕竟一次性大规模的封赏这么多将士,在规格、待遇方面需要全盘考虑。绝对不能顾此失彼,有所偏颇。否则有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如果影响到军中情绪,那就得不偿失了。

其实最好的处理办法,是等到大军凯旋归长安之后,再细致的按照功劳详细区分加以赏赐。不过,元召既然已经提出来了,应该是有他的考虑,身在长安的君臣,自然不会违背他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