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危在旦夕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313 字 10个月前

为了报答三个少年的拔刀相助,更是为了能够有机会报得那血海深仇,脱去衣衫赤膊伏下身子的秋五,眼中的光芒令人心悸。

人世间有大道三千,鸡鸣狗盗,谁又敢说不是道呢!

如果时间回到两个时辰前,就在赵王府中夜宴正酣的时候,城南马蹄山中的一场激烈厮杀,也打破了山中雨夜的平静。

本来在进入那处山洞之前,几个人的任务是经过了简单的分工,这当然是出自陆浚的决定。由李陵带着领路的秋五在外面把风,季迦负责暗中接应,而陆浚则伺机进入洞内探查究竟。

几个人商量好后,分头行动。陆浚跟在元召身边这些年,是他们几个当中最勤学苦练的一个。跟崔弘师兄、霍去病比起来当然是还差一些,但也已经是一流身手了。

趁着雨声掩饰了行踪,陆浚轻展身形,绕过山壁,从一个微小的空隙间悄无声息的柔身而入,洞口外面分散守卫的人竟然没有丝毫的察觉。躲在暗处的季迦不禁暗自佩服,只有到了这样的关键时刻,才能看出他们之间的差距。

真正的进入洞内后,才发现这里面的别有洞天。而且越往里面潜行,越发觉其中的宽阔。陆浚不禁暗自吃惊,看这架势,恐怕这半边山峰,都已经被掏空了吧!这赵王府的实力还真是厉害。

里面岗哨密布,隔不远处就有执刀佩剑的武士来回的走动。好在灯光昏暗,洞内山石之间多有起伏,陆浚灵活如猫,无人能够发觉。

山洞之内另有山洞,曲曲折折错综复杂。陆浚都暗暗记在心中。原来,秋五所说的果然没有错,这里正是赵王府最重要的一处山中基地。那些有铁门封闭而隔离开来的洞中一定另有乾坤,只是都看守严密,他却没有机会进去看个明白。

不知道转了几道弯后,忽然眼前一亮,陆浚伏低了身子,在山洞的半壁间悄悄地爬行。等到在一块足以掩藏踪迹的山石后蜷缩着身体,探出头来去看时,不由得目呲欲裂,怒火填膺。

估摸一下距离,这正是山峰的腹地位置。许多灯笼和火把照耀下,看的非常明白。左侧那边一排排被铁栅栏分隔开来的空间里,大约有数百名女子被监禁在里面。一个个面色恐惧,眼神中充满了失望的黯淡之色。而在右边的位置,被分别关在里面的,却是不知道从哪里捉来的几个待产妇人,她们被王府的女官看管着,有些茫然无知的等待着自己未知的命运。

这一处所在,看守分外严密。陆浚想起一路上听秋五说过的那些令人发指恶行,他虽然极力的压抑着情绪,却仍旧难以控制心中的怒火。一不小心,落脚处过重,一块小石子滚落了下去。

“什么人……!”

有人厉声断喝,闪目如电,直射过来。随后刀光大起。

也许,在杀机发动之前,赵王和其他所有人的潜意识中,都没想过会这么容易得手。毕竟,元召威名所在,令人心中十分忌惮。

而当眼睁睁看着元召无奈喝下那一盏加了迷魂散的酒后,随即唯恐缚虎不成,摩风子又启用了特制的机关,终于将他困在其中的时候,在场的人才真正相信,他再也难以逃脱。

摩风子对于师尊亲自配制的迷魂散非常有信心。东海尊者手中不仅有神奇的长生药,更有厉害的杀人药!其实他非常想把那杯酒中掺入断肠散的,只不过,谨慎小心的吾丘寿王阻止了他。

这些年来,有那么多对手倒在元召的刀下,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个人的强大超出想象。断肠散的药性太浓了,一旦被他察觉出异常,势必会计谋败露。而迷魂散无色无味,并且药效发挥潜入无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令人全身无力骨软筋麻,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

外面已经开始显出暮色,有些阴沉昏暗的内殿中,摩风子看着坐在牢笼里一动不动的元召,在暗自得意之余,也不由的暗暗佩服吾丘师弟的细心。

兵不血刃之间就让这个传说中的强大人物沦为了阶下囚,大喜过望之下,接下来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置他的问题。经过简单商议,吾丘寿王马上赶回行宫驻地,向皇帝陛下秘密禀报这里刚刚发生的一切。赵王彭祖则出去遣散今晚来赴宴的人,布置好王府四周的警戒。在这件大事还没有水落石出之前,绝不能让不相干的人知道消息。

摩风子的任务,自然就是领着这些王府中豢养的高手留在这里严密看管。虽然知道在这样的形势下元召绝对难以再逃脱,但为了以防万一,几十人还是挥刀执剑围在四周,更有好几把弩箭对准了他,都死死的盯着寸步不离。

赵王临走时已经吩咐了,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发现异常,当即动手,格杀勿论!

“元召,现在感觉如何呀?你没有想到自己也会有这一天吧……哈哈!”

摩风子微微眯着眼睛,饶有兴趣的坐在铁笼之外。他非常想知道,一只不会动的老虎,心中会有怎样的愤怒。

天,终于黑了。隐约雷声远近处,雨势减弱,仍未停歇。想起离开长安之前主父偃满含担忧的暗中叮嘱,元召叹了口气。他曾经无数次在心头否定过的预测,终于还是在朝着最坏的局面发展!

自从大变突生之后,他就闭上眼睛,一直坐在原来的地方,双手撑在案上,努力的坐直着身体。心中没有愤怒,只有淡淡的悲凉。

见他毫不理会自己的话,摩风子虽然有些怒意,但转念一想,这家伙也许活不过今晚了,自己又何必在这儿无端的多费口舌呢。他收敛了笑容,冷冷吩咐王府死士好好看着,不可大意,王爷不用多久就会回来的。然后自盘膝端坐一边,暗自思量一些事情。

赵王府已经到处亮起灯笼,宾客们正在逐渐散去。王府的所有死士们都在家将的指挥下全部行动起来,刀光闪动,暗影丛生,等待着赵王发出的任何一个指令。

也许是察觉到了气氛的不同寻常,最后离去的几个赵地诸侯王没有再多问一句,就匆匆在各自护卫们的保护下登上马车,各奔东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两个潜伏在夜雨角落里的影子,趁机悄无声息的溜进了王府之内。

雨幕掩饰了行踪。似乎是对王府中的途径非常熟悉,一路行来,竟然无人发觉。偶然檐角的灯光闪过其中一人脸上时,赫然正是少年李陵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