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忠烈春秋

汉血丹心 流年书柬 3338 字 10个月前

大早晨的,从高处传下来的声音很冷,很多人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一下。果然不出所料,龙颜震怒,不可避免。没有人会主动跳出来触霉头,一片鸦雀无声。

皇帝唯吾独尊高高而坐,俯视着大殿之内的所有人。三公九卿位置的最前面几个座位空空荡荡,让他感到心中很不自在。

“朕久病,疏于朝政,把朝堂大事都交付于太子和诸位大臣。本来以为是可以放心的,却没想到,短短数日的功夫,就发生了这么多的事!太子固然有错,难道你们这些人就没有责任吗?!哼!整天斗来斗去,看看朕的大臣们吧……丞相死了,御史大夫死了,大汉廷尉也死了!而那位尚书令呢?竟然伙同太子谋逆!呵呵……传扬出去,天下人会怎么看呢!”

所有人都心头一震,或喜或惊。皇帝在朝堂上说出的话,几乎就是亲自定性了。太子谋逆这样的罪名,难道就这样草率的决定了吗?

“陛下且慢……老臣有话要说!”

皇帝的威严余音未了,却忽然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大殿的后方响起。有白发苍苍的老臣走到大殿中央,拜伏在地叩首行大礼。

“魏其候?快快免礼平身。你不好好的在家养老,跑到朝堂上来干什么?”

皇帝稍微愣了一下。打断他说话的不是别人,却正是早已经许多年不上朝的魏其候窦婴。这个三朝老臣资格太老了,对大汉王朝立下过大功。就算是他,也要对其客气一些。

“老臣今天来不为别的,只是想请皇帝陛下收回刚才说的那句话。”

在大殿上下所有人的目光注视下,曾经在大汉丞相的位置上待过许多年的窦婴神色平静的看着皇帝,语气坚定。

“收回什么话?”皇帝预感到了什么,脸色沉了沉。

“太子仁孝,天下知闻。何来谋逆之说?此中必有奸邪!陛下应当明查,不易妄下决断!”

窦婴年轻时以刚烈闻名。如今老而弥辣,又心中有气,说话毫不容情。

“朕要是不答应呢?”

“春秋有孤烈,大汉岂无人!陛下若一意孤行,忠言逆耳,老臣今日就撞死在这含元殿上!”

时隔多日之后,这次的含元殿大朝会,人来的很齐。因为所有身在长安的文武大臣,都得到了皇帝陛下的亲自召令,重大事项,不得缺席!

即便是没有这道严厉的君王之命,所有该来的人也都会来的。自昨天开始发生的震动长安大势,只要是身在朝堂的人,无不密切关注。这可是会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事啊,不好好的弄明白事态的走向,那还能成!

虽然真相还有些扑朔迷离,但该知道的也都全都知道了。就算是再愚钝的人,也已经明白,大汉王朝多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迫在眉睫。

天亮以后,雾气虽然散去,但天色沉闷,略有阴霾。身份不同的朝廷官员们自朱雀门而入,进入未央宫。内外羽林军皆执兵甲,戒备森严不同于往日。

有许多人悄悄闪目观瞧,却只见昨夜斗杀过的痕迹犹在,许多没有来得及清理干净的血迹斑斑点点。不禁都心中暗自吃惊,原来传闻都是真的!太子殿下果然曾经驱兵至此而战过。

再回想起一路来时,看到许多身披红色战袍的小队骑士在几条主要街道上游弋,帮着长安府衙的人在维持秩序。惊疑不定之余,都对今天大朝会上即将看到的场面所忐忑难安。

有些出乎意料。前些日子来长安准备觐见皇帝的几个诸侯王也赫然在列。因为皇帝的病情而拖后了觐见的时间,他们和那些域外蕃王们一样,都不得不滞留长安。

“没想到这次来长安,竟然遇到太子造反这样的事……这真是我大汉王朝的不幸啊!若高祖皇帝泉下有知,恐怕也会不得安宁。唉!”

进入朱雀门,走在长长的甬道上,一位诸侯王低声对身边的几人发出感叹。虽然不能说是幸灾乐祸,但对当今天子隐隐透露出的不满之意,却是显而易见的。

其他几人有的微微点头,有的则沉默不言。走在最前面的淮南王刘安回头看了一眼,面色沉重的呵斥了一句。

“休得胡言乱语!此是深宫大内,小心惹来杀身之祸!”

在这群人中,虽然都是诸侯王,但淮南王的辈份最高,又是势力最大。他说出来的话自然没有人敢反驳。几个刚想随声附和的,也连忙收住了话头,不敢再说。

含元殿已经赫然在望,淮南王白须飘然,脚下不停,心中却是暗自叹息。他之所以这么大的年纪还要亲自从东海之外不辞辛苦来到长安,所为者,就是要在生命的最后,为他们在东海上开创的基业,在大汉朝廷上争取到最大的权益保证。

淮南王刘安心知肚明,不管是听信谗言还是皇帝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前些日子风传朝廷要收回东海的传言,绝对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个危险的预兆!

以大汉王朝如今的国力之强盛,任何诸侯王都已经难以再有能力对抗朝廷的意志。即便是集齐辽阔东海上千山万岛的力量也不行,更不要说还在大汉疆域之内的这些诸侯王了。

最好的局面当然就是承认现状,彼此相安无事。海外岛屿名义上还是大汉的族裔,但各自为政,互不干涉。这是很早之前远征海外的时候,有人对他们做过的承诺。但事到如今,这个承诺到底还算不算数?包括淮南王在内的许多人心中都没有底。因为,随着对匈奴战争的不断胜利,当今天子表现得越来越强势了!

以淮南王如今的贵重身份,本来是不用来上朝的。但他还是不惜以老迈之躯,坚持着来了。因为自昨日惊闻变故后,跟随他来到长安的郡主刘姝就已经召集齐了全部人手,束甲以待。